木村乡

木村乡

【概况】 木村乡位于东经114°38′51″~114°43′36″,北纬38°22′50″~38°26′15″,地处新乐市中西部,东邻新乐市彭家庄回族乡,西接行唐县只里乡,南靠新乐市长寿街道办事处,北隔大沙河与新乐市正莫镇、承安镇相望,北有万亩滩涂,交通条件优越,新乐市北环路横贯东西,长车线纵穿南北。

木村原名百花镇,又称木屯,相传因远古木料水运大沙河码头而得名,明朝改为木村,1984年改社建乡。新乐市木村乡人民政府驻木村,距新乐市人民政府驻地长寿路65号5.3千米。

2004年,木村乡年末总户数4486户,年末总人口18984人,工业总产值62803万元,农业总产值16903万元;2016年,年末总户数6024户,年末总人口22544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业值535883万元,农业总产值35914万元。

木村乡2004年和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表

续表

【基层党建】 2004年,围绕全市党建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六字方针”,全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充实基层组织的新鲜力量。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升机关行政效能。

2007年,认真执行人代会决定、决议,主动接受市、乡人大代表监督,充分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贯彻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方向,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完善乡、村干部“绩效管理”办法,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团结战斗的堡垒。

2008年,乡党委把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实施。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办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建章立制,用制度抓落实,为促进活动有序开展,制定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做到用制度严管理,用制度抓落实。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指导,总结经验,推动全局。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典型,把那些心系群众,切实为群众服务,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党小组,先进党员作为典型,广泛宣传,鼓舞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服务活动之中。

2009年,大力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意见》,成立学习实践活动挂点联系指导小组和监督检查组,加强对各参学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张贴标语、拉挂横幅、举办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情和自觉性,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书籍文件,举办3次学习辅导会、1次专题讲座和1次讨论交流会。此外领导班子还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按照“四对照、四清理”的要求,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党员政治政策水平和创业致富本领。全年共培训农村党员900多人次。

2010年,定期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做到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按时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沟通思想,及时消除影响团结的因素,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向上的工作环境。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紧抓农村班子建设不放松。乡党委、政府制定2010年度农村干部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督促村干部在谋划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上下功夫。制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包村责任制和考评办法。实行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乡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分包1个村,班子成员每日进村,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2011年,制定《新乐市木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将“三会一课”、村干部值班等工作用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在乡党委和支村两委的协同努力下,乡所辖五个行政村每季度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定期听取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决定党支部的重大问题,对支部委员会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新发展党员45名。对170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20名农村基层组织后备人才行进培训。

2012年,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投资35万元修缮“两委”办公室20间,制作高标准墙体制度100块,硬化村委会院落400平方米。完善《农村“两委”班子和农村干部考核办法》,举办“两委”干部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300人次。2012年发展党员1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0名,全乡有党员934人。

2014年,乡党委按照“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思路,把提升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不断加强以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两委”班子打造成善谋发展,带民致富的排头兵。全面落实“四议两监督一公开”“一定三有”等制度机制,激励干部的干劲。以“三级联创”为目的,扎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不断完善活动阵地,要求支部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起表率作用,抓好远程教育,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提高党员素质。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做到十六字方针,尽最大能力培养退伍军人、回村大学生、各类致富能手等为积极分子,使党永远有新鲜血液加入,共发展新党员19名。

2015年,在后备队伍和党员管理方面,组织农村“两委”干部培训4期150人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两期30人,全年共发展党员7名,并在全乡建立起志愿服务分队,全体干部均在石家庄志愿服务网上实名注册。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乡党委本着方便群众、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大力推进“三级服务平台”建设,在全乡5个村全部建立起便民服务站。

2016年,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要求,把提升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不断加强以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两委”班子打造成善谋发展、带民致富的排头兵。8月,党委组织全体成员开展“手抄党章”学习活动,掀起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热潮。春节前夕开展慰问1949年前老党员活动,为乡退休党员干部送去救助资金和物品。发展新党员7名。

【换届选举】 2015年,按照《新乐市农村党支部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党管换届、依法办事、发扬民主、务求实效”的原则,按照“两推一选”的方式,圆满完成村支部换届选举工作。

【农业发展】 2004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养殖,规划占地100余亩的西曹村草莓种植区。形成刘家庄地膜花生种植区,中同大棚菜种植区,刘家庄奶牛养殖区,中同生猪养殖区。

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24120亩,总产11743吨,推广地膜花生80亩,大棚草莓50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万亩。成立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

2006年,依托新乐市瓜果交易市场优势,大力推广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的种植,引导扶持西曹村草莓种植,继续扩大刘家庄、木村地膜花生、薯类种植,进一步巩固发展奶牛、蛋鸡、生猪养殖。同时培育农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联动作用,通过规模产生效益,解决农产品销路不广的问题,确保农业丰收的同时农民增收。全年新发展蔬菜大棚100亩,大棚西瓜60亩,草莓50亩,生猪存栏12000头,奶牛存栏850头,规模养鸡场13家,蛋鸡存栏15万只。

2007年,全年农业技术综合培训1000人次,“草莓种植”培训86人次,生猪养殖培训230人次,发展科技示范户36户。在有条件的西曹村实施200亩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在中同村建设示范养猪场3个。进一步加强优质麦的推广力度,优质麦播种面积90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2649吨,较上年增长4.8%。畜牧业发展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乡在继续完善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扩建刘家庄村养牛基地,发展中同村信鸽养殖。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生猪存栏13000头,出栏20000头,蛋鸡存栏12万只,出栏8万只。

2008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草莓种植面积80余亩,全乡草莓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推广地膜花生300余亩,全乡地膜花生种植面积达800余亩。优质麦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全面推进生猪改良,饲养良种猪大户28户,生猪存栏20000头,出栏30000头,奶牛存栏1100余头。

2009年,通过严格保护耕地、落实种粮直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举措保护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2009年全乡实现粮食总产13758吨。积极扶持发展草莓产业,举办草莓种植技术培训会3场,参加人数500多人次。草莓种植面积达300余亩。此外,通过发放生猪养殖补贴,举办养殖技术培训会,开展养殖技术指导服务等多种方式扶持群众发展生猪养殖。2009年,全乡举办生猪养殖技术培训会3场,参加群众600多人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方向迈进。

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27796亩,总产13425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新增设施农业100多亩,建成中同村反季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和西曹村草莓种植基地。依托刘家庄新源养殖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和蛋鸡养殖业,奶牛存栏数量达1100头,蛋鸡存栏12000只。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硬化道路、改建农村饮水管网、加快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011年,农业生产成效显著。全乡共有耕地22800亩。种植玉米32018.046亩,小麦31983.946亩,其他作物273亩。基本杜绝耕地抛荒现象。在发展好传统种植业的同时,因势利导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013年,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为目标,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在全乡推广西瓜、草莓等经济作物的地膜种植,奶牛养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推进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

2014年,继续培育和扩大草莓种植、蛋鸡、生猪、奶牛养殖业,其中蛋鸡存栏12000只,生猪出栏3万余头,重点培育百头以上养猪大户13户,新发展草莓种植300余亩。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成功引进三元奶牛养殖和牧草种植项目。

2015年,继续培育和扩大草莓种植、蛋鸡、生猪、奶牛养殖业。养鸡场累计11个,蛋鸡存栏39000只,生猪出栏1.6万余头,重点培育百头以上养猪大户82户,新发展草莓种植120余亩。引导农民开展草莓采摘、西瓜采摘、农家乐等项目,逐步建成以农场形式存在的生态农业园区,促进农民增收。

【工商业发展】 2004年,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家庭作坊式生产。传统行业电热毯的生产形势良好,全乡电热毯生产厂家达80余家,电热毯配件厂120余家,年生产能力3200万条,年销售收入3.2亿元以上,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在土地、电力、资金方面加大协调力度,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帮助文生门业协调土地20亩对铝合金生产线进行扩建,协调变电所新增变压器7台,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引导,组织各企业负责人先后3次到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

2006年,对电热毯行业采取“技术升级、规范经营”的思路,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敦促企业对管理方式进行整改,通过整改减少浪费,提升成品率,以提升企业效率。

2008年,按照“农业增收、工业创收”的思路,对电热毯加工企业进行整顿。市政府协同质监局对全乡电热毯加工企业进行整顿,要求各电热毯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电热毯生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检测线,进行自检测,严把产品质量关,经整合,最终形成新乐市博阳家纺、石家庄彩莲电器、新乐市长城电器等7家电热毯生产厂,30余家电热毯配件厂。从业人员3000多人,开发形成从电热线、开关、电子控制器到电热毯成型、电暖宝、电热椅垫等系列化、多样化的生产体系。积极跑办新项目,成功引进博大塑胶、新特尔电子、防火门窗、中空玻璃等一批新型产业。

2009年,支持企业融资贷款,帮助企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乡经济办协助银行对申请贷款的4家公司进行经营与资产状况调查,并积极协调支持企业贷款。通过帮助企业招工、解决劳资纠纷、开展技术改造、扩大产品销路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全乡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4年,通过牵线搭桥寻求技术支持,节能减排等手段促进电热毯产业向高端发展。有3项新产品研发投产,36种新产品上市。拓宽销售渠道,建立更多销售网点,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入开展挂钩联系、结对帮扶、银企合作等活动,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助商”的良好氛围。

2016年,合理规划电热毯特色园区,优化资源配置。以资质高、规模大的企业为龙头,通过整合土地、资金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将分散的企业集中发展,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园区内入驻各类企业28家,电热毯年产量达2300万条以上,形成从电热线、开关、电子控制器到电热毯成品的系列化生产体系,正在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道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帮助企业融资研发,集中力量打造新产品。2016年以来,电热毯企业研发出新产品10余种,如碳纤维电热毯、防水电热毯、暖手宝、医用电热丝等等。正在谋划利用网络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推广木村乡电热毯品牌,使木村乡电热毯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项目建设】 2005年,共办理招商引资项目3个,项目储备2个,其中新增1个,进入谈判2个,进入建设阶段1个,共招商引资500万元。五羊电器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

2007年,实现项目工程投入1亿元,投资6000万元的多彩印刷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佳乐面业有限公司开工建设。

2009年,全年引进投资项目5个,项目储备2个,其中新增2个,进入谈判2个,进入建设阶段3个。

2010年,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项目招引先进个人给予重奖,充分激发乡村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全年新增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围绕木村工业园主导产业,依托长车线,发展壮大以博大塑胶为龙头的塑胶产业,以文生木业为龙头的门窗加工产业,以佳乐面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逐步形成电热毯、塑胶、门窗加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集聚效益不断明显。坚持“以诚招商、以情暖商、以心留商”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全程服务体系,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对进驻增村的项目从意向、签约到落地投产,全面实行“VIP保姆式”服务,并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就园区建设、招商环境等方面征求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以优质服务感动客商,以良好的环境留住客商,打响“投资到木村,事事都称心”的服务品牌。

2011年,共谋划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11550万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建成项目7个:投资500万元的兴业养猪合作社项目、投资600万元的上海香梦电器有限公司项目、投资550万元的中同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00万元的新乐市彩迪电器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30万元的东方虹雨塑胶制品厂项目、投资250万元的西曹村大棚草莓项目、投资220万元的刘家庄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在建项目有投资7000万元的文生门业中控玻璃门窗技改项目和投资2200万元的建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项目。

2012年,谋划1000万以上的项目15个,总投资6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1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5600万元的博阳家纺公司、投资5500万元的文生门业装饰公司,投资5100万元的鑫乐医疗器械厂,投资2200万元的昶胜无纺布厂,投资1300万元的石家庄人诚佳信电器有限公司竣工投产,投资2.5亿元、占地40亩的石家庄华通泵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石家庄金普迪有限公司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2013年,以产业整合为目的,规划西曹村占地460余亩的电热毯园区,制定优惠政策,推进企业进驻园区发展,既有利于同行业间的交流、技术的分享又避免行业竞争。将以文生门业为龙头的门窗加工企业,以佳乐面业、博大塑胶、皇极光电、鑫尔乐医疗器械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纳入园区中来,鼓励企业不断向规模化发展。年初,谋划全乡1000万以上项目6个,全部项目总投资45000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1200万元。

2014年,实施超千万项目6个,总投资9.6亿元,引进石家庄新泰塑胶制品公司,石家庄华通泵业有限公司、石家庄众洁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石家庄新泰隆玻璃厂等一批新型项目。

2015年,实施超千万项目6个,总投资9.8亿元。促成石家庄市金普迪有限公司压延发泡地板革、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制品配套包装以及佳乐面业有限公司扩建等三个项目的立项。石家庄市金普迪有限公司压延发泡地板革项目预计总投资1.1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3800万元。新乐市佳乐面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预计投资8000万元,正在建设。预计投资6.5亿的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牧草种植、奶制品包装项目先期投资5000万元,顺利完成征地工作。11月8日,中元牧业有限公司举行开工仪式。

【美丽乡村建设】 2007年,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修建5个垃圾池,添置5台垃圾清理车用于农村垃圾清理。

2010年,狠抓农村卫生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生态立乡”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有较大改观。

2012年,投资90万元硬化中同村道路2600米,投资60万元硬化刘家庄村道路2000米。全乡共聘用保洁员56名,新建垃圾收集池52个,新建垃圾填埋场5个,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有根本性改善。

2013年,投资45万元硬化中同村道路1500米,投资30万元硬化刘家庄村道路1000米,投资34万元硬化新义庄村道路1100米。

2014年,西曹村强力拆除30余户在主街道占道经营的临建、危建,积极与石家庄市城管委联系结对帮扶,协调投资30余万元建成占地5.6亩的文化广场,协调水务局投资60余万元解决全体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协调交通局、农工委投资40余万元硬化村东长1100米的一条南北主街道。刘家庄,在市委、市政府协调指导下,拆除打通多年影响全体村民生产生活的一条南北主干道,并投资50余万元高标准进行硬化美化亮化。开展创卫清整活动,投资30余万元完善农村环卫队伍,建立2个垃圾集中填埋场,购置一批专用环卫设备。全面启动实施消灭“连茅圈”工程,全乡共完成“连茅圈”和旱厕改造2253座,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任务。

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扎实开展。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投资50万元完成刘家庄多年不通的南北大街通车硬化工作。完成西曹村的民居外墙面广告、标语集中清理、临街危建拆除、文化广场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南北大街主道硬化等任务。新建一所变电站,对全乡2360座厕所进行改建,对乡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全面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完成5户危房改造。

2016年,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推进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以“压煤、抑尘、控车、减排、增绿”为主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普及沼气、节能灶等清洁能源,广泛开展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普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使机关、学校及农户家庭庭院环境提升档次。

【环保生态】 2013年,以“压煤、抑尘、控车、减排、增绿”为主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普及沼气、节能灶等清洁能源,广泛开展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普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使机关、学校及农户家庭庭院环境提升档次。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2014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立全面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乡村两级干部24小时死盯死守工作责任制,分村、分片、分段日夜值守,确保不冒一股烟、不着一把火。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取缔6家颗粒厂、2家沙场、1家砖瓦窑厂、1家沙子转运站,同时积极推广和购置洁净型煤,强制关停7家煤炭经营摊点,全乡实现洁净型煤购置1600余吨,为改善全市空气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积极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全乡植树造林320亩,村庄和道路两侧绿化植树8200余株。

2015年,集中清理污染企业和生产摊点,对经济区辖区内6家颗粒厂,1家砖窑,2家沙场和1家沙子转运站进行关停。对7家煤炭经营点,2家未达到排水标准的企业下发停止经营通知书。对1家使用锅炉的企业督促完成烟尘过滤设备升级换代。开展全面禁烧行动,实行乡村两级干部死看死守,分村、分块、分段定责值守,同时对垃圾、秸秆等可燃物进行及时清运,确保无点火冒烟问题的发生。对辖区内存在的130个利用燃煤取暖的锅炉进行改造。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乡植树造林440亩。

2016年,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农村散煤燃烧管理工作方面,由包村干部带头组成5个宣讲小组,进村入户宣讲燃煤知识,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受教育群众达13000余人。

【安全生产】 2004年,全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疫工作。2月3日,对出现批量死亡的刘家庄村刘建浩存栏的4029只鸡进行扑杀。2月21日开始对发生口蹄疫的木村贾小盆、李舒奇养猪场进行为期14天的封锁。

2006年,乡党委、政府组织力量对工厂企业、烟花爆竹零售点、学校周边小卖铺等重点领域进行安全大检查12次,对查出的问题责令企业、零售摊点现场进行整改,确保乡全年无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007年,组织开展社会治安暨社会稳定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校园安全工作集中整治工作。对3000余名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全乡企业、生产加工作坊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发出整改通知书12份,整改隐患54条,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011年,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分别与村委会、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力度,全年集中巡查12次,排除隐患32起。

2013年,坚持企业自查、部门检查和上级专查相结合,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紧抓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治理过程中,痛下决心,对污染严重企业,通报并限期整改。对无证企业实施断电和设备拆除,并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确保治理效果。

2014年,督促纠改安全隐患60余个,取缔卫生不合格食品摊点11个,检查药店、诊所30余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合治理】 2004年,全面加强社会精细化管理,及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36人次,现场解答24人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4件。

2005年,接待群众来访21人次,成功解决4件。

2006年,扎实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尽力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消除潜在的隐患,并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地解决问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工作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先后集中开展矛盾隐患摸查6次,共摸排各类矛盾线索4件。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件,实现“小事不拖大,矛盾不出村”的目标。

2008年,认真开展“迎奥运保稳定”,干部下乡活动,在奥运会期间共接待来访群众24名,调解民事解纷6起,未出现越级上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

2009年,切实抓紧抓好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全年受理各类信访事项4件,成功调处4件。全面完善木村乡综治信访维稳办公室建设。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3个办公室,悬挂规范的牌匾和标识,完成包括领导机构、中心职责、规章制度等在内的人员和制度上墙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登记、分流、督办、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2012年,建立乡、村、组、户四级信息网络,实现信访信息工作全覆盖。推行乡班子成员蹲点包村工作制,落实蹲点包村综治责任制,形成由乡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和蹲点包村领导具体负责、村(居)抓好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6起,化解54起,化解率96%。

2013年,按照“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思路,全年共排查受理群众信访案件20件。全乡未出现一起进京集体访和非正常访事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大力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加强村级治保会管理。

2014年,建立乡、村、组、户四级信访信息网络,推行班子成员包村,包村干部包案,重大信访问题集体研究指定专人负责,每周三定期回复的信访工作机制。对排查受理的11件信访问题都指定责任人,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协调各方及时进行处理。

2015年,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及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信访工作日报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明确领导接访制度,深入开展普法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通过政策疏导和困难救助等方式,妥善处理信访问题,解决各类信访问题及隐患12起,调处各类民事纠纷11起,有效保障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全年无较大事故发生。

2016年,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成立信访领导小组,制定全年工作目标,与5个村分别签订责任状,明确各村信访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举行“半月一汇报,一月总结”制度,要求纪检书记每半个月向党委一把手汇报信访工作情况,月底乡信访领导小组召开专题研究会,总结信访案件处理情况。切实落实“谁包案,谁负责”原则,做到问题查不清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息访不放过,有力推动问题落实。对所有信访案件进行梳理汇总,逐一登记造册,实行规范管理。加强排查,化解隐患,基本做到“小事当场处理、一般问题当天处理、疑难问题限期处理”,通过排查有效化解信访隐患16起。

【科教文卫】 2004年,全乡有幼儿园11所,小学5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40人。乡镇卫生院1座,床位20张。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17‰。

2006年,规范收费项目,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计划生育率98%。

2007年,建立“农家书屋”5个,图书阅览室实现全覆盖。电影下乡、文艺演出队巡回演出达30余场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2009年,推行村主要负责人抓计生工作述职活动,确保全乡符合政策生育率98%,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92%,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摸底上报准确率100%。狠抓政策宣传,进一步规范基层基础工作,加大违法生育打击力度,规范计生秩序,提高群众计生观念。

2010年,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孝老敬亲,提高农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小学、中学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均达100%,辍学率为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女孩”活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率在17‰以内。

2011年,文化娱乐事业健康发展。以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帮助组建木村文艺秧歌队、西曹村老年舞蹈队等3个民间文艺宣传队,并到各村进行以倡导农村新风为主题的演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012年,投资420万元新建木村和中同小学教学楼。在木村筹建高标准幼儿园1座。五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出生33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3.04%,出生率15.15‰。为4226名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服务,重点服务对象“三查”100%。经市级审核确认,2012年全乡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15人,发放金额14400元,分别颁发《光荣证》。按程序审核确认2012年符合特殊扶助条件的对象4人,发放金额26000元。新增独生子女18户,发放金额3470元。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录入信息2500条。

2013年,5个村均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并投入使用,累计投资450万元完成3所农村小学的危房改造。计划生育工作,在搞好育龄妇女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奖励扶助政策的同时,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按照社会抚养费标准对超生户处罚到位,足额上交。

2014年,认真落实计生政策,积极配合计生部门进行政策宣传、定期普查、严格检查,确保全乡政策生育率100%,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92%,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摸底上报准确率100%,圆满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刘家庄村作为新乐唯一年度计生考核代表村,接受石家庄市年度考核。积极协调跑办,为西曹村、新义庄村修建文化娱乐广场,为新义庄配备健身器材20套,为5个村的“农家书屋”发放科普图书各2套。巩固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成立木村文艺表演队,精心编演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通过自编自演、专题宣传、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始终活跃在乡村,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搞宣传、做表演,木村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全乡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参与“新乐好人”“感动新乐十大人物”“十大孝老之星”“十大阳光老人”等评选活动。

2015年,符合政策生育率100%,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92%,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摸底上报准确率100%,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98%以上,圆满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投入力度。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

【民政社保】 2004年,完成中同村2千米的南北大街路面硬化。新增就业岗位130个,帮助就业困难对象52人再就业。2004年,在土地、电力、资金方面加大协调力度,帮助文生门业协调土地20亩对铝合金生产线进行扩建,协调变电所新增变压器7台,发展清洁能源,新建沼气池150口,改变农村卫生生活条件。

2005年5月,北刘家庄村的小麦、西瓜严重受灾,其中小麦受灾1000亩,西瓜受灾150亩。7月3日的暴风雨使全乡玉米受灾4775亩,棉花受灾195亩,花生受灾605亩。灾后,乡政府一方面迅速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做好统计上报工作,一方面和发改委联系对农作物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农民损失,对绝收地块及时联系补栽其他作物。

2009年,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6次组织木村乡青年参加河北省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参加人数共1100多人次。共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人参加就业培训,全部实现就业。

2011年,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跑办协同市水利局完成木村、北刘家庄村、中同村饮水管网改造。新打机井180眼,维修旧机井800眼,解决农村沙土地灌溉难题。投资56万元,建设总面积600平方米,高标准的木村乡文化站。新上变压器8台,满足企业的生产用电需要。投资6万元为新义庄村安装20盏新型太阳能路灯,极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全乡5个村的村卫生室进行改建,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近3700万元、占地60亩的木村庄园一期5栋居民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工。成立木村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安装电子显示屏,及时公布有关政策法规、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同时建立用工人员信息库,为再就业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转移富余劳动力4850余人,就地转移劳动力1200余人。

2012年,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376015.69元,综合补贴674135.97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采集涉及4580户,19590人,全部建立养老保险基础信息档案。16至60周岁参保缴费人数达7453人,共收缴保费1007570元,60周岁以上共有2275人,全部办理享受待遇手续,发放银行卡存折2275人,月领取社会养老金125125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领取养老保险金达100%。通过对非农人口宣传普查筛选,有88人参加城镇医保。年度全乡离退休人员119人,认证119人,其中已故1名并为其办理已故手续。异地认证11人,为2人协助办理已3故手续。全乡共有低保户293户,共计766人。“五保”户45户,共计46人。第一、二季度,对优抚对象及时足额发放定期补助金和抚恤金共计28万元。第三季度为优抚对象全部办理个人账户,实行社会化发放,办理“新乐市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证”,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乡民政所及时对所辖村进行摸底,统计最困难的缺粮户,及时登记造册。乡木村、中同、西曹村三个村建立村级幸福院,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可供休息、娱乐、健身及餐饮等一体化服务的场所。

2013年,投资30多万元,解决新义庄村居民饮水问题,养老保险参保率99%,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医保参保率分别为98%和100%,实现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落实好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政策,规范低保、“五保”审批程序,实现“应保尽保”。

2014年,全面落实低保、“五保”公示制度,对558户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实施救助,兑付救助优抚资金202余万元,为4户特困群众进行危房改造,共投入资金67992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同。全面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分别为参保率92.1%和98%。

2015年,落实好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政策,规范低保、“五保”审批程序,实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新农合参保率92.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94.8%。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公共卫生健康咨询,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单等形式扎实推进卫生工作。农村公路由专人负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养护。征兵、民兵训练等党管武装工作均圆满完成。

2016年,通过大喇叭广播在各村宣传栏张贴标语和补贴燃煤等方法,宣传推广新型节能采暖炉,安装节能采暖炉600余台。

(纪珍娟 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