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地势地貌】 新乐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属洪积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52~85米,平均海拔70.5米。西部协神乡闵镇村最高,海拔103.5米,东部东王乡楼底村最低,海拔51.8米,自然坡降1∶770,地形起伏不大,境内地势基本平坦。
境内有两条河流穿过。中北部的大沙河由西北流向东南,后折向东偏北,河床略低于地面,占地83.1平方千米。南岸从西曹村至陈村,北岸自三合铺至小吴村有防洪大堤。中南部木刀沟,境内流长35千米,沿河两岸有防洪大堤。两河自西向东贯穿新乐市,将新乐市的土地分割为三大条块。
1960~1970年代,大沙河以北六乡密疏不均地分布着沙丘、土岗,许多村庄与田地被沙丘环抱。中部的神道滩为高出地面的古河道。近年来,土冈、沙丘大多为人工铲平,改造成为人工林带或粮田。
【气候】 新乐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倾斜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日差较大。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干湿差异显著;秋季日照充足,秋高气爽;冬季雨雪较少,气候干燥。
气温 境内气温年际变化不大,2004~2016年平均气温13.6℃。年均气温最高的2014年为14.6℃,年均气温最低的2010年为12.8℃,最高最低相差1.8℃。
1月是新乐的最冷月,平均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为-16.0℃,出现在2004年12月28日。7月为新乐的最热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为42.1℃,出现在2009年6月24日。
地温 地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地面温度16.0℃。年均最高为17.4℃,出现在2014年;年均最低为15.3℃,出现在2008年,最高最低相差2.1℃。地面极端最高为70.6℃,出现在2009年6月29日;地面极端最低为-17.8℃,出现在2005年12月12日。
境内累年平均5厘米地温15.9℃,10厘米地温15.8℃,15厘米地温15.7℃,20厘米地温15.8℃。
降水 新乐降水主要源于东南季风,每年随季风到来的迟早与强弱,呈现年际和季节降水量变化。
境内年际降水分配不均,2004~2016年平均降水量506.4毫米,而降水量最小的2014年仅220.7毫米,降水量最大的2008年达710.4毫米,最大最小相差489.7毫米。
累年各月降水量最多出现在8月,降水量为141.6毫米;最少为1月,降水量1.5毫米。最多月份与最少月份相差140.1毫米。降水量过程最大出现在2015年7月29至8月3日,降水量147.6毫米。
日照时数 2004~2016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9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多的2015年为2432.6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少的2006年仅1919.1小时,年日照最多与最少时数相差513.5小时。四季日照时数不均,春夏季光照较多。最多的月份出现在5月,平均256.4小时;日照最少月份出现在2月,平均137.8小时。
【河流】 新乐市境内有大沙河、木刀沟两条主要河流,均属于海河系。
大沙河:大沙河发源于山西省五台山北麓的繁峙县境内,经阜平县境,流入王快水库,后入曲阳县境,在车固、岸城进入新乐市境内,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市境腹地,在市东部小吴村、陈村出境,经定州市、安国市与支流磁河汇合为潴龙河。境内大沙河流域面积211平方千米,全长27.7千米,河床宽3~4千米,河道占地83.1平方千米,占新乐市总面积的16%。大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17亿立方米,河道过水能力为20年一遇,洪水流量2500立方米/秒。大沙河河道纵坡千分之一,上下较平缓,历史上为常年性河流,为大清河南支主要来水支流之一,其上游群山环抱,每到汛期暴雨集中,水量充沛,是有名的暴雨中心,山洪暴发时,水流湍急,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平原后流速减缓,河床逐年淤高,左右回旋,形成许多夹滩、沙洲。大沙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利少害多的河流,两岸人民屡受其害。1971年,干流上的阜平境内建成王快水库,开始截流,1982年、1988年、1996年汛期来水,大沙河成为季节性河流。
木刀沟:木刀沟发源于山西与河北接壤的山地南麓。经灵寿县境和行唐、正定县交界,由新乐市闵镇入境,其上游称为磁河,新乐市境内及下游称为木刀沟。木刀沟经新乐市西南部,沿正定县、无极县与藁城区边界蜿蜒东流,至新乐市东南部苏仙庄出境,经无极、深泽县汇入潴龙河。
境内木刀沟全长35千米,河床宽0.5~0.7千米,流域面积234平方千米,木刀沟河床占地16.28平方千米,占新乐市总面积的3.1%,河道纵坡500∶1,上下较陡,水流湍急,多年平均径流量0.499亿立方米。
木刀沟原为常年性河流,自1960年修建横山岭等大中型水库控制后,一般年份,下游断流,河道最大过水能力为20年一遇800立方米/秒。1980年以后,河道干涸,常年断流,洪水流量,仅1988年、1996年汛期来水,成为季节性河流。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