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市人民政府

新乐市人民政府

责任编纂:史雪林 黄领海 孙飞

2004~2016年,新乐市人民政府主动顺应宏观调控新形势,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创新中破解难题,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以“重返30强”为目标,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统筹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坚持“稳中求进”,保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加快“跨越赶超”步伐,全力推进“经济强市、魅力新城、文化胜地、和谐家园”建设,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的重大举措,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结构调整、环境改善、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强力实施项目建设、工业转型升级、商贸服务、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和财政税收攻坚战,全面叫响“羲皇圣里、空港城市、创意之城”三大城市品牌,努力加快高品质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04年,新乐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6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中完成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75.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亿元,同比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666元和4461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2.6%,农民收入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繁荣,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财政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自2004年到2016年的十余年间,新乐市经历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历程。期间,新乐市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全力以赴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着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商贸活市”战略,着力加强“三农”工作,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16年,新乐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8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8.2%;全部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5.1亿元增加到9.7亿元,年均增长13.7%;公共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3.1亿元增加到6.8亿元,年均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年均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0.5亿元,年均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8亿元,年均增长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267元和14410元,年均分别增长8.4%和9.1%。项目建设实现强势突破,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8个,总投资463亿元。河北三元、新东印刷等43个项目竣工投用。特别是投资18亿元的河北三元项目,成为全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项目。开发区承载功能稳步提升。入区企业89家,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8家,实现增加值100.5亿元,是2011年的1.65倍。农业生产稳中调优。粮食生产连年喜获丰收,被评为“河北省产粮大县”“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县”。“新乐西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0%,比2011年提高8个百分点。累计投资8100多万元完成了12个乡镇73个村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13万亩。投资7000多万元解决了61个村、29所学校共1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村实现全覆盖。累计投资2.4亿元,实施了电网升级改造,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1565千米。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商贸综合体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功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市电商企业和网点320家,成交额16亿元。金融业实现较快发展,河北银行、张家口银行在新乐市设立了分支机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伏羲台顺利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验收,初步形成了“邯邰西瓜采摘—河北三元食品—河北美术学院—伏羲台”特色旅游线路。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年均增长9.2%。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一环六横八纵”的城区路网框架。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累计投资2.6亿元,建设改造了伏羲公园等13处公园、游园,对新华路与东环路交叉口等区域进行了苗圃绿化,对南环路、东名街等主次干道、绿道绿廊实施了高标准绿化改造提升,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率36.6%,绿地率3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了智慧城市信息化数据平台,实行了城市标准化管理,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托管全覆盖,启动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深入开展了房地产市场清理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了京港澳高速连接线拓宽改建、107国道拓宽改造、无繁线大修等重点工程,完成了长车线、长班线一期等7条县乡道路建设。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957千米,较2011年增加287千米。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资5.8亿元,实施了改水、改厕、道路硬化、民居改造和“四清”工程,87个村达标验收,其中11个村被评为省市级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压煤、抑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工作。启动了农村气化工程,完成了建成区8个村5202户煤改气、58台燃煤工业锅炉改造。持续开展村庄绿化、两河绿化、高铁高速和国省干线沿线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累计投资1.2亿多元,栽植各类乔灌木240余万株,植树造林4.36万亩,森林覆盖率23.7%,比2011年提高5.5个百分点。同时,全面启动了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改革创新迈出坚实步伐。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20项。全面落实“四个清单”和“三证合一”“先照后证”“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1.8万户,比2011年增加1.25万户。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完成了“营改增”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共实施扶贫产业项目855个,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就业再就业服务得到加强,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6000万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落实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参保率98.6%。完成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整合工作,参保率95.6%。实行了社会保障“一卡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待遇逐年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了实验学校、市直第二幼儿园,完成了109所学校、幼儿园的改扩建和维修改造。建设了市医院病房楼,启动了职工医院扩规,改造了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全市万人床位数39.8张,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全市文明单位249个,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和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大力推进依法治访,深入推进“平安新乐”建设,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六个严格”机关建设,干事创业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制定了《关于政府投资招标项目采用最低价中标法暂行规定(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范了权力运行。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市级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实现公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审计监督、行政监察不断加强。深入贯彻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加强,依法决策、执法监督、执法公开机制不断完善,“两法衔接”信息监督平台建成运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市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