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概况】 2004年,全市共有小学105所,教学班1192个,在校生42240人,毕业生9895人,招收新生5314人。公办教职工1962人(其中专任教师1938人),代课教师73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2006年,全市共有小学89所,教学班1092个,在校生36350人,毕业生7755人,招收新生5533人。教职工2181人,专任教师2073人,代课教师163人。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271人,专科毕业1208人,高中阶段毕业59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小学高级职称944人,小学一级职称795人,小学二级职称148人,未评职称的1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100%,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小学教职工中共产党员394人。
2008年,新乐市有小学81所(其中民办小学4所),教学点29个,教学班1015个(民办110个);在校生34016人(民办小学5515人);教职工2160人(民办学校205人),专任教师2024人(民办学校155人),代课教师156人(民办67人);全市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职称961人,小学一级职称821人,小学二级职称57人,未评职称的185人。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360人,专科毕业1191人,高中阶段毕业47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小学教职工中有共产党员405人。
2010年,新乐市有小学76所(其中公办72所,民办4所),教学点54个;教学班1002个(其中,公办888个,民办学校114个);在校生35590人(其中公办学校29460人,民办6130人);招生7018人(其中公办学校6570人,民办448人);毕业学生5316人(其中公办学校4258人,民办10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100%率,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教职工2317人(其中公办学校1981,民办336人),专任教师2111人(其中公办学校1893人,民办218人);全市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职称895人,小学一级职称944人,小学二级职称62人,未评职称的210人。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504人,专科毕业1235人,高中阶段毕业37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教职工中,共产党员400人。
2012年,新乐市有小学81所(其中含民办5所,少数民族小学2所),教学点49个,教学班1093个,在校生40327名,招生7842名,毕业学生5533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100%率,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有教职工1771人,其中专任教师1658人,行政人员85人,教辅和工勤人员28人。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2014年,新乐市有小学9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民办小学5所),教学点38个。小学在校生41617名,其中9年一贯制学生5745名,在校小学生女生19801名。小学教职工1799名,其中民办学校382名。小学专任教师1774名,其中民办小学专任教师364名。2014年全市小学生毕业5420名,招生8914名。小学一至六年级在校生分别为:一年级8914名,二年级6139名,三年级7281名,四年级7411名,五年级6767名,六年级5105名。
2016年,新乐市有小学93所(含民办5所),教学点38个,在校生47577人,比上年增加2043人;民办小学在校生6105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12.8%。 全市当年招生8887人,毕业生6752人。小学教职工1982人,其中专任教师1902人。全市小学1~6年级在校生分别为8887人、9297人、8986人、6037人、6989人、7381人。
【教研活动】 2006年,先后在北齐同小学和东长寿小学召开两次素质教育现场会,邀请河北省教科所赵兴梅、崔海江及石家庄市教科所专家作“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报告,有力地促进了新乐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对新乐市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008年3月,在东长寿学校进行小学新教材培训及案例分析会,200名教师接受新一轮冀教版新教材培训,观摩新课改理念下的优质示范课,并与教研员共同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4月,教育局在实验小学、孝德小学、西长寿小学、东长寿学校,分别组织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等学科的课改研讨会,推进新乐市小学各学科的协调发展。
2010年,大力开展科研兴教、科硏兴校活动。4月,教研中心组织全市小学教师,在亮星和东阳等学校举行联片教研活动,教师和讲课的学科带头人共同交流成功经验,教研员及时引领新课改理念,骨干教师作表率,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开展新乐市第二届新课改优秀课展示活动,各学区(学校)选派语文、数学、英语优秀教师共计50名,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各学校教导主任进行课后点评,参会教师、讲课教师和评委一起论辩,在辩论中教师的认识得到提高,达到评比促进教学的目的。5月,组织新乐市优秀教师参加石家庄市小学优秀课展示暨教研活动,9名教师获得一等奖,17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0月,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全国读讲精炼教学法研讨会,新乐市教师史晶获说课特等奖。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智能语音教具使用评优课评选活动,教育局获省级优秀组织奖。11月,在东王、西长寿等学校组织联片教研活动,学区校长积极参与,普教校长、教导主任与讲课教师、听课教师一起辩论。教研员深入一线,聚焦课堂教学,和一线教师共同分析学情、确定教学方案、观摩课堂教学、进行课后研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课改理念得到创新,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评优课与教学管理】 2006年,在童心、东长寿、孝德学校三个分会场同时进行“新乐市小学课程改革优秀课展示会”。全市推选的59节精品课得到展示交流,1200名教师参加观摩活动,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推进新乐市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按教育局统一要求,分九个检查组,教研员为组长,普教校长、市直民办小学教导主任为成员,对全市小学的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案设计、校本教研、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具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评估,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送教下乡】 2008年3月,教育局教研中心小学组全体教研员及部分小学学科带头人,深入基层学校,特别是协神学区等边远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新课程改革调研活动,上课堂教学展示课12节,办讲座6次,参加观摩教师120人。进一步提高课改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评估】 2008年4月,石家庄市教科所小学教研室全体成员到新乐市进行小学教学评估调研活动,共调研实验小学、童心小学2所。新乐市中心教研员、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骨干教师140人参加调研。调研组在听取教学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校本实践活动、教学档案给予指导,并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6月12日,教育局在东长寿学校召开“新乐市小学教学评估暨教学常规管理研讨会”,研讨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指导各学校完善评估方案,研讨如何加强学校实施新课程理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常规的内涵及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策略。2012年,按照上级要求,教研中心按照评估方案,在学期末,分组对学校进行教学评估。评估组每到一所学校都听汇报、听课、教研,并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座谈。通过评估,全市学校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各项目标责任制和常规教学管理落实较好,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
【开展基本功素质赛】 2008年,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学要求设置竞赛内容,结合石家庄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的具体要求,教育局组织开展小学教师基本功素质展示活动,广大小学(幼儿)教师踊跃参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普遍得到提高。9月前完成学校、学区级展示评比,10月完成新乐市级素质展示,其中24名教师参加石家庄市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010年,教育局在全市小学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习惯及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推荐4所学校的节目参加省文明办、石家庄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经典诵读大赛,实验小学获一等奖。
【第二课堂活动展示会】 2012年5月,在童心小学举办新乐市第二课堂活动展示会,为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召开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 2012年8月25日,教育局在东长寿学校召开全市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议,对上学年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学年教学工作进行安排。这次会议,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明确 “抓教学、提质量”这个中心,牢固树立 “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强化责任,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决心。
【新课程改革工作出实效】 2014年,教研中心通过试题分析、成绩对比,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小学教研组坚持每周不少于三天到基层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教研员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召开专题研讨会、撰写调研报告。赴威县观摩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验学校进行试点实验,促进小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快速推广。3月,石家庄市教科所杨亚伶一行11人到实验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活动。4月,杨亚伶到实验学校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专题讲座,小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共计530人)参加培训,在长寿学区、邯邰学区进行经验推广,效果良好。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08年,全市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710万元,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113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校生教科书费430.9万元,惠及学生89701人次。安排发放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24万元,受惠学生占寄宿生总数的24%。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金180万元,每人1500元,惠及学生1201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取得实效】 2010年,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切实促进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将所有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安排到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边远学校,不断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高度重视薄弱学校的建设,积极争取中西部标准化初中改造资金,用于标准化初中改造。均衡教师资源配置。一是继续实行“轮教、交流、支教”制度。教育局对参加第五期轮教的63名教师进行督查和考核,评选出 先进工作者11名。在核编摸底的基础上,安排第六期轮流任教教师76名。二是师资向边远学校倾斜。将民办学校返回的20名原公办教师和招录的30名教师,全部安排到边远薄弱学校任教。三是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政策。联合人事局、财政局制定《新乐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确定绩效工资向边远乡镇倾斜的有关政策,凡在化皮、东王、杜固、大岳、正莫5个边远乡镇学校任教教师每人每月发放30元的津贴补助。均衡生源配置。一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管理,严格落实学生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制度。二是坚持“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三是进一步增加一中公助分配生比例。新乐一中公助分配生560名,由上年的70%增加到本年的80%。四是加强“控辍”工作,坚持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减少了学生流失。
2012年,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均衡物化教育资源配置。将规划建设项目向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边远学校倾斜,不断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仅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066万元;引进中央农村薄弱学校教学仪器、多媒体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装备,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全市教育均衡奠定基础。二是均衡教师资源配置。将公开招聘的82名教师,全部安排到边远薄弱学校任教;继续落实教师交流制度,安排198名教师进行交流;设置偏远农村教师津贴,一类偏远学区补贴标准每人每月80元,二类偏远学区补贴标准每人每月50元,并对居住市区在偏远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安排乘车,稳定了师资队伍,促进了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三是均衡生源配置。严格落实学生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制度;坚持“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了农民工子女就学;继续实施一中公助分配生政策,市一中公助分配生为80%;加强 “控辍”工作,坚持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减少了学生流失。四是优化学校管理,通过校长培训、学习,提高了校长办学意识和管理水平;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完善了教育局、学区和学校三级管理制度。“三均衡一优化”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小学阶段综合差异系数达到0.49、初中阶段综合差异系数达到0.51。11月,顺利通过石家庄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评估验收。
2016年,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制定《新乐市2016年招生工作意见》,科学合理规划中小学招生范围,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各级各类中小学继续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做到招得来、留得住。尤其是重点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学困生、问题生等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帮扶行动,促进健康成长。二是依据《新乐市中小学校精细化管理督查方案》,落实学校精细化管理相关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推动全市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按照2016年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的新要求,严格按规定进行学籍注册,严控学生转、休、复学等程序,健全学籍管理档案。三是以开展“强校、名师、优课”活动为契机,通过以强带弱,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 2012年9月25日,新乐市迎接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组督导认定。专家组随机抽查了实验小学、进修附中、东长寿学校、堽头中学、邯邰小学、南张村小学共6所学校,通过检查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验收。专家组查看学校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学生入学、办学质量、留守儿童关爱等情况,观摩课堂教学情况和学校特色活动,并与师生进行了交谈和互动。9月27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新乐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学区一体化模式,实施学区一体化改革特点鲜明;开展特色学校创建,通过改造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校一品一特”的办学格局给予肯定,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
【强校、名师、优课工程】 2016年,召开专题会议,修订完善《“强校、名师、优课”活动方案》。开展“名师、优课”活动,促进名师成长,构建名师传、帮、带平台,按照优课标准指导课堂教学,逐步实现优课常态化。本着“人人参与,重在提高”原则,组织小学教师优秀课展评活动,120名教师参加县(市)级展评,18名教师参加石家庄市优质课评比,8人获得一等奖,10人获得二等奖。开展评选 “骨干教师”和“学科名师”活动,42名教师被评为“石家庄市级骨干教师”,13名教师被评为“石家庄市级学科名师”。是年,1名校长被评为“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8名教师被评为“石家庄市三育人先进个人”,3名校长和1名局机关干部被评为“石家庄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教师被评为“石家庄市优秀班主任”,1名教师被评为“石家庄市优秀教师”。推进“名校”建设工程,东长寿学校、实验学校、西长寿小学分别获国家和石家庄市荣誉称号。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2016年,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整合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开拓校本教研新模式,努力实现在教育教学资源上共享,探索实施“小组合作+和谐互助”教学模式。通过组织“送教下乡”“蓝青工程”“联片教研”“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学科培训会、优秀教师个人教学报告会、为广大教师提供先进经验,激励一线教师提高个人素质、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招生工作】 2016年,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在摸清底数、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2016年招生意见,重点为辖区内每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制定招生计划,严肃招生纪律;加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舆论宣传,重点解读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使就近入学招生原则家喻户晓,引导家长不择校,回应社会关注;督促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严禁跨区、跨片、超范围、超计划招生;向2016届初中毕业生下发《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告知书》,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将招生工作纳入学区、学校的年度考核范围。
【教育均衡发展】 2016年,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制度,对热点学校招生情况进行了督查,规范招生行为,教育秩序明显好转。针对偏远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现状,小教组通过评优课、素质赛活动推出的36名教学骨干教师进行送教下乡。2016年,普教校长、市直民办教导主任组织900余名学科教师进行观摩研讨,促进教育质量均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