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市第四届人民政府(2007年4月至2012年2月)施政辑要

(二)新乐市第四届人民政府(2007年4月至2012年2月)施政辑要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五年间,新乐市累计新开工重点项目267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0亿元,80%以上投入了煤化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坚持以大项目引领经济,搬迁了鞭炮库和卫星民爆公司炸药库,建设了金万泰项目外供电线路,总投资78亿元的金万泰化肥、汽车精密铸件、雨润飞腾肉类加工、涂层缓释一次肥、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一批事关长远的产业支撑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用;总投资84亿元的高效环保洗涤用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多层电子线路板、中润福齿轮润滑设备、德银现代物流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投资104亿元的中电投热电联产、投资116亿元的流延机械研发基地、投资120亿元的精细化工基地、投资120亿元的伏羲湾生态旅游休闲区等4个百亿元项目顺利签约,多年推进项目建设的效果已经显现。编制了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列入首批“省级工业集聚区”,为产业空间布局和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优势企业扩规增效,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新乐市以“工业突破”为目标,以“对标行动”为抓手,在抓好新上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优势骨干企业搞技改、扩规模、增效益。新化公司建设了硫化床锅炉、季戊四醇等技改项目,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利税恢复性增长。卫星民爆公司重组为“兴安民爆集团”,投资1060万元,建设了5个导爆索技改项目,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华宝公司实现了由塑料机械及塑料制品,到氟材料生产线、流延机械整机出口、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封装组件生产线的规模扩张,被中塑协评定为“中国流延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久乐公司配套规模逐年扩大,完成了由气囊生产到碰撞研发、方向盘、安全带、电点火具等系列化生产的转型。奥星药业与世界500强之一的英国JM公司合资成立了“原料药公司”,由创业板转到纽交所正式上市,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坚持“控制总量、限小扶强”,对电热毯、防水卷材等特色产业重组整合,提升了特色产业的发展质量、安全水平和贡献能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各项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五年间,新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79家增加到137家,实现产值由139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利润由9.7亿元增加到31.9亿元,“工业突破”效应初步显现。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化加速推进】 五年间,新乐市始终将城市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0.5亿元,是同期全部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多,城市建成区由7平方公里扩张到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7万增加到11.6万,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变化程度有目共睹。提出并坚持“生态城、文化城、宜居宜看魅力城”的目标,连续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和15个专项规划,健全了规划体系。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建设了11个规模化的公园、绿地,城区绿化覆盖率由19%增加到43.6%,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1天,被评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省级园林城市重点推进市”。坚持借势造势,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翻修了“三纵四横”7条主干街道,建设了南环路双向八车道“十里长街”,形成了“一环六纵七横”的路网框架。采取BT方式,升级改造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实现“雨污分流”,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全部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新建规模化住宅小区43个,30多栋高楼拔地而起,城市渐渐“竖”了起来!一座高楼林立、街直路阔、生态良好、宜居宜看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兴起】 新乐市坚持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着力提升新乐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举办了第四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启动了投资5000万元的电影院改建工程,完成了6个乡镇文化站、44个农家书屋建设,为144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将东方美院做为城市亮点来打造,不遗余力给予政策、土地支持,成功升级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美术学院”。新建了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签约了石家庄人民医专,极大提升了新乐市的影响力。谋划实施了投资24.7亿元的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投资120亿元的伏羲湾生态旅游休闲区、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民间文化创意展销园、投资3.87亿元的金梧桐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旅游类项目,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五年间,新乐市被授予“全国创意城市产业园区创新奖”,与日本绫川町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与美国库柏蒂诺市的友好关系初步建立,作为唯一的县级市参加了首届亚太市长论坛,塑造了“外向型、现代化”的城市形象,以高等教育、动漫创作、文化创意为特色的“文化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涉农投入持续增加,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新乐市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五年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超过10亿元,农民人均受益2700多元。新乐市粮食总产33.8万吨,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积极推动特色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花生、西瓜、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22家,奶牛存栏2.9万头;百头以上规模养猪场476家,生猪存栏33.8万头,被确定为“国家生猪良种补贴县”。立足生猪养殖基础,成功引进“全国500强”之一的雨润集团,一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私屠滥宰问题,确保了肉品安全。新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44.4%。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翻修改造了107国道、新井线、长化线、团贾线等8条县乡道路和40余条村级公路,增容扩建变电站5座、新建变电站2座,完成了79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8万亩,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深入实施“退耕还林、两河绿化、万树进村”工程,整修绿化堤防42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新乐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新民居建设扎实推进,12个镇域规划全部完成,三批36个新民居示范村开工,6个村入住,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商贸流通提质增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新乐市坚持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增长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城内大商场、城外大物流”格局。加快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扩容改造了集贸市场、花生米市场、装饰建材市场,新建了国大365超市、爱尚购物中心等规模型商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家电下乡”,累计发放直补资金1.8亿元。着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签约了投资1.28亿元的信誉楼商城、投资3亿元的商贸综合体、投资12亿元的燕赵商城改造、投资5亿元的天道汽车贸易物流园、投资8亿元的布匹市场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2011年,新乐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亿元,是2006年的2.7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新乐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技项目14项。新建、改造校舍87.6万平米,新建标准化小学6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市医院规模扩大,中医院、市二院乔迁新址,新建了2所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零差价”销售,80%以上的村建设了集体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06%,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卫生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心敬老院2所、民办养老院2所、农村互助幸福院80个,启动了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全部实现“应保尽保”。为149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为14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建房屋556间。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深入持久地加强综合治税,规范征收秩序,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保证了重点项目、民生和社会稳定支出需求。对新乐市106类非税收入实行集中收缴,被誉为“全省财政有效监管第一家”,“省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现场会”在新乐市召开。积极开展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发放贴息贷款2217万元,全省排名第一。创新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此外,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气象、广电、人防、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