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
【概况】 2004~2016年,横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和“十二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新乐市经济在此期间高速发展。在新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新乐市发展改革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机构改革】 2014年,根据石家庄市委办公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通知,新乐市物价局并入新乐市发展改革局。
2015年,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新乐市科学技术局、商务局、粮食局并入新乐市发展改革局,圆满完成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按照方案要求,统筹安排,对人员和内设机构进行合理配置。对人员搭配上充分考虑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问题,做到工作不断档、不掉队。
2016年,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撤销新乐市改革发展局原下属事业单位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和商业管理办公室,将其执法职能、编制和执法人员并入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承担的粮食和商务管理方面的执法职能划转。局党组按照文件要求,统筹安排,并积极做好划转人员的思想工作,保证机构改革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
【经济总情】 2004年,新乐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6亿元,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1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4亿元,增长1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2亿元,增长17.7%。
2005年,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2.1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12%。
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7.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5.8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0.7亿元,增长0.7%。
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9.78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5.32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4.9亿元,增长16.2%。
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8亿元,可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9.58亿元,可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62.31亿元,可比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7.9亿元,可比增长8.7%。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7亿元,增长11.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9.4亿元、65.6亿元、31.7亿元,分别增长2.0%、12.9%、12.0%。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54亿元。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2亿元,增长13.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0.8亿元、68.9亿元、36.5亿元,分别增长1.3%、15.2%、14%。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0475万元,增长14.4%。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和新乐市委、市政府确定用5至10年的时间建成以空港为特征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省会北部次中心的总体战略部署,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6亿元,增长11.6%。完成财政收入51223万元,增长2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增长15.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亿元,增长15.7%。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500万美元,增长7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4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832元,分别增长8.1%和8.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6‰以内。
2012年,努力建设经济强市、魅力新城、文化胜地、和谐家园。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2亿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6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8.7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5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6∶56.8∶26.6。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9亿元,增长15.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5600万美元,增长2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59元,分别增长11.5%和11.3%。
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9亿元,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85亿元,增长16.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3%,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6160万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60元,均增长11%。
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13亿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8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02亿元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0.7亿元。
2015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57亿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9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04亿元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57亿元。
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86.7亿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9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14亿元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
【农业农村发展】 2004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抓住国债资金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本年度新乐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96亿元,增长23.8%,粮食总产29万吨。西瓜、油料、蔬菜总产分别为21.4万吨、3.7万吨、79万吨。新建奶牛养殖小区4个,新增奶牛5000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9.87万吨、6.41万吨、5.04万吨,分别增长5%、5%、37%。全年植树造林5000亩,森林覆盖率17%。农业产业化率41.1%。
2005年,新乐市进一步落实中央和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扶农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2亿元,增长7.4%。粮食总产29.4万吨。优质花生、西瓜、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15万亩、10万亩、7万亩。西瓜、油料、蔬菜总产分别为23万吨、3.7万吨、81万吨。新增奶牛5000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3万吨、7.3万吨、5.5万吨,增长4.3%、8.7%、9.1%;全年植树造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17%。农业产业化率41%。
2006年,按照“建基地,强龙头”的思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粮食总产达30.2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6万吨、7.7万吨、5.9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44%。全市森林覆盖率17%。
2007年,进一步壮大“三种两养”特色产业规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全年新乐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亿元,增长1.5%。粮食总产达30.8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7万吨、7.8万吨、6.1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44%。全市森林覆盖率17%。
2008年,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5亿元,可比增长1.9%。粮食总产33.2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3万吨、6.6万吨、7.3万吨。全市森林覆盖率17.2%。
2009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亿元,粮食总产达33.3万吨,大棚西瓜、蔬菜、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为5.8万亩、12.4万亩、12万亩。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15万吨、6.89万吨、8.12万吨。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累计发放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支农资金8870万元。完成107国道承安段大修、节水灌溉、9条农村公路、25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场所、500户农村沼气池和11个沼气服务网点的建设,12个村的农村新民居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第五批生态文明村和第四批村民中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010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粮食总产32.3万吨,西瓜、蔬菜、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为6万亩、13.5万亩、12万亩。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35万吨、7.2万吨、8.68万吨。实施节水灌溉、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等惠农项目,新民居建设稳步推进,第一批12个示范村全部开工,3个村已入住。第二批24个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以农村新民居建设为中心的农村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2011年,在稳定粮食种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狠抓农产品转化和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全市粮食总产33.8万吨。西瓜、蔬菜、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为6万亩、13.5万亩、12万亩。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22家,百头以上规模猪场476家。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34万吨、6.05万吨、6.25万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2家,农业产业化率44.4%。
2012年,粮食总产33.1万吨,被河北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吨粮县”称号。农业经济特色进一步显现,规模进一步壮大,西瓜、蔬菜、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为6万亩、13.5万亩、12万亩。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63万吨、7.44万吨、9.16万吨。新建县级以上畜禽示范场2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53.1%。
2013年,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要求,努力提升三次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全年粮食总产33.4万吨,实现“十连丰”。规模养殖基地和特色种植园数量进一步增加。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特色更加明显,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906家,农业产业化企业45家。
【工业发展】 2004年,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增长42%。实现利税6.8亿元,增长38%。新化、国人、久乐、东方热电、华宝、卫星防爆等骨干企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利税1.93亿元,分别占入统企业比例为25%和28.3%。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7.4亿元,增长41.9%。上缴税金1.5亿元,增长42.2%。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8.3亿元,增长36.4%。
2005年,继续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本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7亿元,增长49.7%。实现利税9.7亿元,增长41.1%。新化、国人、久乐、东方热电、华宝五家骨干企业完成工业产值9.8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2.1亿元,增长16%。石雕、胶合板、电热毯、塑料、灯具、食品加工、铸造等乡镇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
2006年,新乐市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四位一体”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8%。实现利税13.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0%。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9.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4%。新化、久乐和奥星3家企业被列入石家庄市工业企业50强。正莫石雕、协神胶合板被确定为石家庄市重点产业集群。
2007年,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着力抓好骨干企业的扩规增效。本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77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19.06亿元,增长41%。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3.9亿元,增长23.8%。
2008年,抓好工业企业扩规增效,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9.13亿元,增长20.2%。实现利税25.09亿元,增长30.0%。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0.7亿元,增长11.7%。
2009年,新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56.5亿元,增长19.1%。实现利税29.4亿元,增长16.3%。
2010年,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是年,新乐市支持东方热电公司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合作,盘活低效资产。帮助奥星药业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英国JM公司合资合作成立“奥星原料药有限公司”,向国际化公司发展,并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推进防水材料和电热毯等特色行业的整合力度,特色经济发展持续规范。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延续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增速继续加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家,工业增加值完成50.4亿元,增长17.1%。实现利税35.9亿元,增长21%。
2011年,以“对标行动”为抓手,组织实施企业扩规增效攻坚战。以增强对工业项目的承载能力为着眼,成功申报省级产业聚集区。以规范提高为目标,对乡镇特色经济区进行综合整治。以落实“双三十”(三十个重点县市,三十个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关制度为手段,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市骨干企业新上技改项目6个,4家企业申报为河北省级对标示范企业。华宝公司挂牌“中国流延塑料机械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产业聚集区入驻企业49家,乡镇特色经济区入驻企业36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工业增加值完成69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31.9亿元,增长36.9%。万元GDP能耗下降3.8%,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下达指标范围之内。
2012年,推进对标行动。长城牌电热毯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华宝公司塑料制品的绿树品牌被评为河北省级著名商标,久乐公司被授予石家庄市50家对标示范企业称号,培育华宝、久乐、高明电缆、卫星民爆、望峰电器公司等5家标杆企业。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设4条工业聚集区道路。制定石雕、板材、电热毯、灯具、防水材料、制鞋、印刷、塑料等八大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加强小区路、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特色企业,乡镇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1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8亿元,实现利润33.1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3.78%,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下达指标范围之内。
【服务业与消费市场】 2005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8%。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市场总数43个,年成交额30亿元。
2008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亿元,比2007年增长23%。
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1.7亿元,增长12.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亿元,同比增长22.4%。引进国大365,对五洲超市进行升级改造,北人集团新乐分店进场施工,电影院改造工程顺利启动,积极推进“农改超”“露改超”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培育消费增长点。
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6.5亿元,增长1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亿元,同比增长18.2%。新建的飞云爱尚购物广场正式运营,电影院改造工程顺利启动,积极推进“农改超、农加超”“露改超”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培育消费增长点。
2011年,推进省会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步伐。对花生米、金地建材、东长寿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特色市场进行“规范提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家电下乡。确立“城内大商场、城外大物流”的服务业发展思路。2011年,先后签约总投资12亿元的燕赵商城改造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商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28亿元的信誉楼项目、总投资9亿元的德银物流项目和总投资8亿元的布匹市场项目。
2012年,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亿元,增长15.5%。金座购物广场、华信学院整体搬迁等项目竣工投用。影视动漫制作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伏羲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乐市被列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
2013年,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物流、旅游、物联网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是年,新乐市河北美院影视动漫制作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竣工投用。张家口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新乐办事处挂牌营业。德银物流、坤豪汽车配件交易物流中心等项目顺利建设。富达冷藏物流、盛世清洁物流园、商贸综合体等项目完成前期手续。红星美凯龙、伏羲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项目洽谈顺利。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3亿元,增长14.5%。
2015年,加强对大型商场、超市、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2016年,加强协调调度,全力推进新乐市第三产业发展。积极谋划项目,谋划洽谈新乐燕赵商城升级改造项目、商贸综合体项目、石家庄顺吉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等7个项目,总投资203.03亿元。争列省市重点项目,石家庄万荣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华广场、河北富达冷藏物流中心项目2个项目列入石家庄市2016年重点服务业项目,总投资17.4亿元,其中新华广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河北富达冷藏物流中心项目,办公楼主体完成。是年,石家庄对新乐市下达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个任务,全部完成。
【电子商务工作】 2015年,积极谋划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思路,营造电子商务发展良好环境,成功申请河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通过跑办洽谈,金地市场承办对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新乐市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和农村商务信息认知的应用。
2016年,设立51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电子商务全覆盖完成160家,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与发展外向型经济】 2004年,新乐市加强与港澳经济贸易的全面合作,加强与京津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市外资金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5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1312万美元。全年签约投资项目8个,合同金额14亿元。
2005年,新乐市紧紧抓住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等机遇,积极参加珠三角“6·28”、石家庄“11·1”洽谈会。全年共签约投资项目8个,太阳能发电、冷轧辊项目、曲匹地尔项目、热电厂扩建利用外资项目、奥星股权转让等一批项目签约。合同利用资金6.9亿元。引进市外资金8.6亿元。完成外贸出口1471万美元,增长10%。
2006年,新乐市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外向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合同利用资金3.6亿元,引进市外资金9.7亿元。完成外贸出口127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4万美元。
2007年,全年谋划洽谈项目30多项,其中水泥木丝板、鑫顺石材、制鞋设备、鹏烨药剂、好日子物流共配中心等10个项目正式签约。合同利用资金7.3亿元,引进市外资金10.05亿元。完成外贸出口1490万美元。
2008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年,新乐市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功举办第四届伏羲文化节暨新乐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强与温州、浙江商会的沟通联系,积极参加“2008冀(张家口)台经济合作洽谈会”和“石家庄——珠三角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全年洽谈项目30多项。其中,动漫产业园、雨润集团120万头生猪屠宰、金石化肥生产装置异地改造等13个项目正式签约。引进市外资金10.4亿元,引进河北省外资金4.7亿元。积极引导扶持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08年,全市完成出口1954万美元,增长73.2%。
2009年,引进市外资金14.22亿元。其中,省外资金9.8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3517万美元,增长15.1%。全年洽谈项目30多项。其中,华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高效环保洗涤用品、多层电子线路板等6个项目签约。
2010年,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引进内资22.3亿元。出口创汇完成2332万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350万美元。共谋划洽谈项目37个。其中,城市核心区、多层电子线路板、中电投新乐热电、汽车交易中心、伏羲湾生态旅游休闲区、钢筋连接线、两钠节能技改等10个项目签订协议或办理前期手续,总投资216.8亿元。
2011年引进内资4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35万美元。
2015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围绕食品加工、印刷包装、装备制造、医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京赴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与中华海西会、北控集团、台湾瑞展科技等企业开展对接活动,洽谈垃圾无公害处理、食品加工、电子机械等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文件,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引导企业错位发展壮大对外贸易,帮助企业更多解决并逐步扩大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融信通、进出口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手段,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1~10月,完成进出口总值8471万美元,同比下降12.35%;完成进口额141万美元,同比增长185.3%;完成出口8330万美元,同比减少13.37%。进出口增幅在石家庄市2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2,进口增幅排名第1,出口增幅排名第11。
2016年,组织银企对接和有关部门帮扶。在外贸进出口整体大幅度下滑的困境下,新乐市1~9月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3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0家。进出口总值8844万美元,同比增长12.88%,在石家庄市23个县市区中进出口总量排名第14位。其中,完成出口8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80%;进口144万美元,同比增长18.40%。进出口增幅在石家庄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6位,比一季度排位第21位上升15个位次,最近六个月月均上升2.5个位次,在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与项目建设】 2004年,新乐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亿元,增长40.5%。其中,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增长75.4%。安排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8项,其中奥星药业一期、新化双氧水、高明电缆、华强药业、市医院病房楼、一中科技楼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富格药业、精密汽车铸件等9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亿元,增长24.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增长39.6%。安排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6项,安排投资50万元以上乡属重点项目61项。其中,久乐公司100万套方向盘和20万套安全气囊国债项目、华宝公司PVD压延膜、邯邰11万变电站、城区电网改造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污水管网项目、燕赵文化艺术馆项目、冷轧辊项目、热电厂扩建等23个项目进展顺利。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增长30.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增长34.2%。年初安排投资500万元以上市属重点项目54项,完成投资7.5亿元。其中,冷轧辊、富格药业一期工程、万强购物中心、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12个项目竣工并投产或投用。预混合饲料、新化公司20万吨合成氨等项目进展顺利。
2007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增长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2亿元,增长43.5%。年初安排投资500万元以上市属重点建设项目63项,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20万吨合成氨扩能技改、300吨氨基酸、绿色环保植物有机制剂、燕赵文学艺术馆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复合农药、中医院搬迁、污水管网、计划生育服务站等24个项目进展顺利,18个前期项目中有11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2008年,加大项目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5亿元,增长40.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5.37亿元,增长31.3%。年初安排重点推进项目56项,总投资31.722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2.92亿元。其中,汽车刹车片、宜家制鞋、佳威斯制鞋、涂层缓释一次肥等25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精密铸件、季戊四醇、华宝塑料机械、华达化工、预混合饲料、华宝塑料制品、宝港上城、动漫产业园、烨京城市花园、东杨家庄新农村建设工程等26个项目顺利建设。石家庄焦化集团搬迁、雨润集团120万头生猪屠宰、金石化肥生产装置异地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2009年,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谋划建设久乐公司智能化汽车安全气囊和自动预紧式安全带产业化项目。华宝公司并购华日面粉,新上塑料制品项目。联丰物流公司托管国人啤酒公司,盘活闲置资产。推进电热毯和胶合板等特色行业的整合力度,特色经济持续规范发展。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4亿元,增长2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6亿元,增长22.1%。开展“投资建设年”活动,实施重点推进项目85项,年度完成投资16.65亿元。其中,雨润生猪屠宰、环保局监测中心、第二医院迁建、爱尚购物生活广场、新乐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金万泰化肥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多晶硅定向提纯、智能化汽车安全气囊产业化、兴邦生物兽药、自动预紧式安全带产业化、利华药业、动漫制作中心等33个项目顺利建设。积极筛选上报城乡道路、第二污水处理厂、乡镇中心卫生院等30多个项目争取中央资金。其中,彭家庄回族乡中学、承安、邯邰中心卫生院、自来水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等14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总投资13495.1万元,争取中央资金3031万元。
2011年,全市安排前期和重点推进项目88项,总投资779.77亿元。其中,安排重点推进项目45项,年度完成投资20.16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金万泰一期等10个项目竣工。总投资13.4亿元的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和总投资4.2亿元的高效环保洗涤剂等26个项目顺利建设,年产8万吨涤纶瓶片废料纺短纤维、年产4.5万吨一水硫酸锌、氏氏美系列湿巾、百年巧匠木制品和布匹市场、德银物流中心等一批上亿元项目顺利推进。坚持把招商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制定《新乐市投资和新上项目优惠政策》,参加“5·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厦门投洽会、石洽会、广交会等活动,成功举办“招商活动周”,集中签约项目36个。
2012年,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和“在东部突破中率先突破、在加速发展中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两区三园四基地”产业发展新格局。共谋划入库、对外推介项目3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7个。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引进内资54.6亿元。安排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推进和前期项目128个,总投资925亿元,流延塑料机械及其制品研发制造等2个项目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氏氏美卫生用品生产、甲醇下游系列产品等6个项目列为石家庄市重点项目。一水硫酸锌、锦泰达化工等36个项目竣工。氏氏美卫生用品等31个项目顺利建设。河北空港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17个项目完成前期有关手续。
2013年,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发展”的理念,创新思路,完善措施,着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实现项目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流延塑料机械及其制品研发制造、一水硫酸锌及综合利用、新型节能环保防水机械制造等5个项目列为省市重点项目。丽丹妮发饰制品、一水硫酸锌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新东印刷、展利机械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璐客乳制品、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等22个项目完成签约,中唐保健食品等51个项目完成前期考察。全市项目库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4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2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7个。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培树8家石家庄对标和“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制定石雕、板材、电热毯、防水材料等特色产业整改提升专项方案。通过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推进企业对标和两化融合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准和发展水平,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日趋明显。全市实现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80亿元,增长11%。
2015年,按照国家、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部署要求,迅速启动编制三年投资计划,谋划未来三年开工项目,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新乐市纳入县级储备项目共15个,总投资103.2亿元。纳入石家庄市级储备项目121个,总投资102.7亿元。纳入河北省级储备项目49个,总投资36.2亿元。初步纳入本级“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项目158个,总投资165.2亿元。按行业分类,农林水利项目5个,总投资28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4个,项目投资合计20.6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49个,项目投资合计56.3亿元。能源项目1个,项目投资0.53亿元。环保项目1个,项目投资2.8亿元。工业项目19个,项目投资合计107.9亿元。医药项目1个,项目投资1.2亿元。其他项目1项目投资合计19.5亿元。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通过预审的项目15个 ,总投资7.93亿元。共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7个,总投资127.18亿元,竣工项目2个,总投资2.75亿元。在建项目16个,总投资76.93亿元。前期项目4个,总投资40.6亿元。10个项目列入石家庄市“三个一百”重点项目,1个列入河北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1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新乐市10个省市重点项目,在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等方面,在石家庄东部八县中排名名列前三名。在石家庄全市第二季度项目观摩拉练活动中,分别排一类第一名和二类第一名。 列入项目储备库111个,总投资326.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137.8亿元。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79.81亿元。洽谈项目41个。筛选申报卫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富格药业有限公司两个技术中心项目,富格药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卫星化工技术中心通过市级认定。
2016年,新乐全市共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577.5亿元。加大项目协调调度力度,全力促进项目建设。河北美术学院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河北新东印刷绿色环保精品包装装潢生产线项目、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等10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0.6亿元。河北海桥燃料有限公司燃料油加工项目、新乐市金地装饰建材有限公司金地国际广场升级改造项目等4个续建项目顺利建设,总投资23.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中元牧业有限公司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园项目、新华广场项目、鲜虞街地下台北商业街项目、富达运输有限公司冷藏(包装)物流中心项目等13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68.4亿元,完成投资33.5亿元。明确定位,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石家庄市域次中心城市和河北临空产业基地的目标和功能定位,着力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微中心”,先后多次赴北京、天津与京津客商进行对接,宣传新乐市地理区位、文化底蕴优势,吸引外地客商落户新乐,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落户新乐。与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就河北新乐京冀临空产业协作示范园项目签订投资协议。做好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2016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情况:19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47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亿元,截至是年10月底,共完成投资52亿元,占比167.7%。第三季度完成投资额在全市排第8名,在东部8县市位居第1。完成投资率在全市排第6名,在东部8县市排名第2。1~9月,完成投资额和完成投资率,新乐市在石家庄市东部8县市始终位居前三名。其中6个新开工项目,中元牧业、新华广场、富达冷链物流、百斗嘉肥料、百川风机5个项目进展顺利。5个计划竣工项目,河北三元、科诺橡胶、融润达胶黏剂3个项目竣工,海桥燃料油项目进展顺利,璐客乳业因资金短缺停工。8个前期项目,总投资385亿元,万恒电机项目、H酸项目2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8亿元。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情况。2016年1~4季度集中开工项目35个,总投资88亿元。一季度15个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2.2亿元。二季度13个集中开工项目,开工12个,完成投资6.5亿元。四季度7个集中开工项目,开工建设,进展顺利。
【节能监察】 2015年,严格落实项目准入管理,加强对新上项目的节能审查力度。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强制性准入门槛,对未进行节能评估、评估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未能通过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范围、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新乐市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节能审查。督导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是年,共安排河北金万泰溴化锂制冷、深度脱硝改造项目,河北新化冰机冷却系统技术改造项目,东方热电余热回收集中供热及管网改扩建项目等4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全年可实现节约能源2.128万吨标准煤。制定《新乐市2015年削减煤炭工作计划》和《2015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要点》,制定《新乐市2015年减煤工作计划》,对新乐市煤炭削减量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削减量目标责任制。新乐市完成工程减煤量6.02万吨,完成全年工程减煤任务。扎实开展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多次联合有关部门、乡镇和省天然气公司整改天然气管道占压4处,有效保障辖区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2016年 ,严格落实项目准入管理,加强对新上项目的节能审查力度。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强制性准入门槛,对未进行节能评估、评估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未予能通过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范围、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新乐市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节能审查。督导新乐东方热电有限公司加快余热回收集中供热及管网改扩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制定《新乐市2016年减煤工作计划》,对新乐市煤炭削减量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削减量目标责任制。2016年1~10月,共拆除、改造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6台,工程削减煤炭共计74339吨。其中,规上工业企业锅炉32台,工程削减煤炭50333吨。规下工业企业锅炉34台,工程削减煤炭24006吨。6月,开展“节能领跑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提高社会公众节能意识。
【规范行政审批许可】 2015年,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全部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取消有关前置审批事项,做到与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对应衔接。制定《关于建立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编制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责任清单,并在网上及其他媒体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审批过程中,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积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备案项目40个,核准项目4个,审批项目14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2016年 ,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全部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取消有关前置审批事项,做到与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对应衔接。因政府机构改革,及时修改行政权力清单及部门责任清单。在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积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备案项目35个,核准项目12个,审批项目54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争取资金】 2015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跑办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共计5814万元。其中新乐市正莫镇卫生院和彭家庄卫生院181万元中央资金下达投资计划,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取335万元中央投资列入中央资金支持盘子,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1350万元,三北防护林工程264万,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30万,农村安全饮水(两批)704万元,新乐市保障性住房配套供热管网建设项目争取中央投资2200万元,服务业项目争取中央、省资金350万元。同时,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跑办有关前期手续,争列PPP项目和利用国家专项债券资金项目。
2016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跑办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是年,新乐市中医医院中医肿瘤和老年病服务中心项目争取资金2350万元。芦新村学校改扩建综合楼项目争取资金336万元。上报第三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个。三次申报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项目47个,申请补贴资金149.5681万元。申报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外贸转型升级项目4个,申请补贴资金674.08万元。申报省级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6项,申请补贴资金144.6121万元。申请石家庄市出口数额较大增长较多的奖励和补贴资金项目16个,申请资金55.38万元。积极帮助符合政策的项目单位跑办有关前期手续,争列PPP项目和利用国家专项债券资金项目。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新乐市“十三五”规划与北京集群智库签订编制协议,协助该院完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首次调研。2016年年初编制完毕。
【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开展专利申请工作】 2015年,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社会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优势骨干企业成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完成河北富格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石家庄市微量元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证。推荐鑫乐和富格2家申报石家庄市级创新型企业,其中富格制药被评为创新型(示范)企业备选企业。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2项,专利授权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推荐市医院的《低温等离子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获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推广应用各类成果40项。为卫星化工争取专利实施补助资金10万元。华宝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新乐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6家,在线申报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91家。推荐申报2016年度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2家。完成富格药业院士工作站建立工作,为新乐市发展建立人才库提供支撑。积极开展专利知识宣传教育,帮助企业开展专利申请。不断加大新乐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专利普法宣传,帮助企业和个人申报专利。是年,新乐市申请上级专利申报资助16项。
2016年,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河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石家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在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1家。在线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全市排名第十一位,东部八县第三位,新乐市科技型中小企业341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1家。完成全年任务目标157.14%,全市排名第三,东部八县排名第一。是年1~5月,新乐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30项以上,其中专利授权117项,申请量13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全市排名第十三位,东部八县第三位,获得石家庄市级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专利奖1项。按照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活动周”统筹安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成功举办2016年“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开展养牛、养猪、食用菌、西瓜、马铃薯、芦笋栽培等培训21次,参加培训1500人次,开展各种咨询活动4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依托科普中心开展各类科普活动10余次,提高企业科技知识水平。
【城市建设与环境改善】 2007年,新乐市实施拆违建绿、旧城改造等“十大工程”。对高速公路出入口、107国道南入市口等重点部位进行绿化,新增绿地18万平方米。改造污水管网。新建轻贸街、育才北街,整修改造礼堂街、长寿路,翻修新开路、南环路立交桥。开工建设烨京城市花园、 怡景苑等居住小区。 竣工投用交通指挥中心。
2008年,按照“三年大变样”要求,坚持拆、建结合,拆除违章建筑、简陋建筑18万平方米,东长寿等3个城中村改造和旧县委宿舍等6个旧城改造工程顺利启动。绿化美化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市出入口,城区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拓宽改造新开路、南环路,翻修礼堂街、长寿路、鲜虞街、京新大街。着手实施“穿靴戴帽”、广告牌匾整治、弱电线路入地工程。
2009年,新乐市继续推进“三年大变样”,完成拆迁拆违18.2万平方米。德海苑、乐府小区、动漫制作中心、中古友好眼科医院、南环路迎宾大道、百福园林休闲广场相继建成,宝港上城、雅荷春天等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对南环路、礼堂街、伏羲大道等重点街道区域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新乐市位列全省22个县级市第三名。
2010年,新乐市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区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等15个城区专项规划。翻修改造京新大街、东名街、新开路、南环西路、南环路等,改造面积达6.7万平方米。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主体完工,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初步完成选址,污水管道已铺设17千米,城区实现城市雨污分流。实施老干部宿舍、新华胡同、液化气小区、长富小区等旧城改造项目,完成拆迁14.23万平方米。对南环路迎宾大道、礼堂街、新开路等街道实施亮化、美化、绿化。以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架空线路、小广告、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街道环境,高标准通过“三年大变样”考核验收。
2011年,围绕“一城两区”城市新格局,新乐市启动《新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工作,完成《城中村改造规划》《危旧小区改造规划》《“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2011—2015)》《城乡一体垃圾处理规划》等专项规划。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建设,竣工投用一、三沙河大桥和无繁线大修工程,建成新井线、团贾线、长化线等三条县乡级道路以及邯楼线至东张村等11条村道。加强城市干道、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环路、新行公路、幸福路两侧绿化,创建南环路、新开路2条样板街。开工东长寿等3个城中村改造和都市花园等4个旧城改造项目。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加大能源通信建设,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明显增强、通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新乐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21天。
2012年,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6条城区道路、107国道木刀沟大桥、无繁路进行整修、翻修,完成14条乡村道路建设,启动占地200余亩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建设。创建南环路、礼堂街、新开路等亮化美化绿化“样板街”,对城市容貌和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013年,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大推进力度,加速形成中心城和特色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是年,新乐市修编《新乐市城乡总体规划》。开展城市容貌和国省干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拆除违章建筑23万平方米,重启新华路地道桥和伏羲公园建设,整修礼堂街、新华路等6条街路。改造文化广场,实现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年度农村饮水安全任务,修建60条村道和3条乡道,完成小流村等50个沿高铁、高速重点村的面貌改造提升任务,幸福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社会事业】 200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8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6.6亿元,增长14.7%。餐饮、批发零售、贸易等传统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1亿元,增长12.7%。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增长13%。市场总数43个,年成交额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9亿元,增长20.2%。城市建设总投资1.7亿元,完成京新大街亮化、幸福路绿化、长杨路排水工程和北环路高架桥主体工程,整修市区街道4条,新建、扩建住宅小区6个,城市集中供热扩大到16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1000家。完成新井公路协神段改造和21个村的“村村通油路”工程。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4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9项。高中教育普及率63.1%,增加教育投资964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825平方米,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2005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普及率68%。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36‰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均867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197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2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4872元,增长9.2%。
2006年,实施科研攻关项目10项,申报专利30项,取得科研成果4项。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高考上线率91.7%。公共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建立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四率”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全面铺开。中医院搬迁、民族医院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改建、扩建6个乡镇卫生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制度,城乡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以内。
2007年,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12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000平方米,新建校舍5000平方米。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的改造,中医院搬迁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参合率84.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对困难家庭实施医疗救助、抚恤和社会救济,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深入开展“四清三落实”活动,政策生育率90.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也都迈出新步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9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 增长1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7亿元, 增长13.8%。
2008年,新乐市改造、新建中小学校舍1.9万平方米,完成7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和151所农村中小学供暖改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参合率91.3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3465万人。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政策生育率88.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万元GDP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率2.1%,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空气和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二级以上天数336天。邮政电信、文化体育、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6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6642元,增长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5.3亿元,增长26.9%。
2009年,主要约束性指标和民生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万元GDP能耗下降6%,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9.6%,基本农田保有量保持在36.7905万亩,森林覆盖率17.5%,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5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能够达到或超过计划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均下降2.1%,能够完成下达指标。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二级以上天数336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77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7360元,增长10.8%。转移农村劳动力2.18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36%。
2010年,新乐市主要约束性指标和民生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万元GDP能耗下降3.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3%,基本农田保有量保持在36.7905万亩,森林覆盖率18%,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6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参合率97.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能够达到或超过计划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减少386.048吨、1700.576吨,超额完成“十一五”上级下达的指标。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29天,其中一级天数47天,比去年同期多20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16218元、8169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7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2011年,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本年度新乐市开工906套保障性住房工程,健康有序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就业促进工作扎实有效。城镇新增就业2770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6500人次。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78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06%。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5%,顺利通过省政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河北美院成功“升本”、石家庄华信学院顺利开工、职教中心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复查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建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80%的行政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标准化,被评为“河北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未发生相关安全事故。科技、文化、邮政、广电、气象、体育、档案、民族宗教等其他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2012年,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感。是年,新乐市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余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9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95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58%,顺利通过石家庄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评估验收,被评为“河北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先进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通过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省级验收。
2013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05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85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1%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61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91%。实验学校和市直第二幼儿园竣工投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顺利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1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人口计生工作经验在全国计生系统推广。信访稳定、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文化、邮政、广电、气象、体育、档案、民族宗教等其他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