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
【概况】 2004~2016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结合支行的实际,紧紧围绕“有效发展”这一要务,切实加大支农力度,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固本强基、构建和谐,紧紧围绕全市新农村建设,加大支农力度,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夯实基础,稳健经营,加快业务发展,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精细管理,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稳健经营、强力发展这个主线,牢固树立“信心就是黄金、信心就是保证”的必胜信念, 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加强内控,构建和谐。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工作总基调,以“稳发展、控风险、优结构、强基础、提素质”为主线,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被河北省分行命名为“有效发展先进单位”。2014年经营指标稳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被授予“河北省分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业务经营】 200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各项贷款余额41582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贷款40739万元。全年共发放粮食收购贷款8105万元,其中,发放非保护价2185万元、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5920万元;收购非保护价粮食5297万千克、收购非保护价粮食1410万千克、轮换中央储备粮3887万千克,实现收购值7966万元;发放粮油调销贷款6146万元,调入粮食602万千克、轮换储备油实现销售收入14006万元,收回贷款13549万元。实收利息2082万元,综合利息收回率95.46%,保护价粮价差亏损占用贷款收回400万元,收回企业不合理占用贷款2万元、贷款综合收回率101%,合理资金运用率100.4%,不良贷款额比年初下降,贷款物资保证率、销售货款回笼率、回笼货款归行率、归行货款收贷率等都达到100%,收回利息547万元,实现利润458万元,全面完成上级行核定的全年各项经营指标。
2005年,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各项贷款余额97093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贷款96420万元。专项储备贷款78483万元,其中,中央储备粮贷款71403万元、中央储备油贷款7080万元。储备粮轮换贷款2706万元。粮食收购贷款3926万元。调销贷款60万元。挂账及不合理占用贷款10933万元,其中粮油附营业务停息挂账占用贷款829万元;陈化粮价差亏损挂账贷款735万元;保护价粮价差亏损挂账贷款2228万元;其他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3106万元;新增粮食财务挂账贷款3153万元;已认定棉花财务挂账882万元(中央挂账628万元、地方挂账45万元、企业挂账209万元)。棉花呆账贷款312万元。仓储设施贷款673万元。共发放粮食收购贷款12073万元,其中发放非保护价贷款11400万元、发放中央储备粮贷款673万元;收购非保护价粮食7965万千克,实现收购值11053万元、收购中央储备粮513万千克,实现收购值673万元;发放储备粮油调销贷款52107万元,调入储备粮3560万千克。销售粮食6476万千克,实现销售收入9083万元,收回贷款7944万元。资产利润率2.04%、收入成本率5.34%、人均利润72.55万元、人均存款84.32万元、人均中间业务收入630元(其中人均代理保险费收入415元),不良资产较年初下降2070万元、不良资产占比为0.54%,较年初下降5.69%。实现利润1596万元,超任务601万元,人均利润72.55万元,在石家庄全辖区经营管理绩效考评中名列前茅。
2006年,各项粮棉油贷款余额112138万元,其中,粮油贷款111879万元(包括中央储备粮66987万元,调控粮食贷款34319万元,粮食收购贷款410万元,建仓贷款80万元,粮食停息挂账贷款829万元,准政策性贷款32万元,各种挂账贷款9222万元);棉花贷款余额259万元。累计发放流转粮食收购贷款3511万元,收购粮食数量2915万千克,帮助企业销售粮食12511万千克,回笼销售货款18348万元,收回贷款15603万元,分割利息51万元,不良贷款241万元,占比0.2%。总资产月均余额107883万元,实现利润2904万元,资产利润率2.69%;在岗正式职工22人,人均利润132万元;中间业务收入46797元,完成任务的142.04%。综合指标排名居石家庄地区第一名。
2007年,各项粮棉油贷款余额123996万元,其中,粮油贷款123866万元(包括中央储备粮贷款66360万元,调控粮食贷款46360万元,粮食收购贷款1000万元,建仓贷款80万元,粮食停息挂账贷款829万元,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贷款9222万元,粮食企业自补财务挂账贷款15万元;棉花贷款130万元)。各项存款余额8372万元。共发放贷款36992万元,其中,储备贷款8131万元,调控贷款27201万元,准政策性贷款1660万元。总资产月均余额123549万元,剔除全部呆账贷款后,总资产月均余额123447万元;实现利润3967万元,剔除全部呆账贷款占用的系统内借款利息支出后实现利润3971万元;资产利润率3.22%,比上年增加0.73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9.28万元,完成任务的199.59%。
2008年,各项粮棉油贷款余额86877万元,其中,中央储备粮贷款66360万元;粮食最低价收购贷款1744万元;粮食收购贷款8592万元,其中,粮食政策性挂账贷款9222万元,粮食已付营业务占用贷款829万元,棉花企业占用贷款130万元。各项存款余额3380万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1631万元,粮棉油收购资金存款533万元,保证金存款688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存款528万元。各项收入7240万元;各项支出3612万元;账面利润3628万元。
2009年,各项粮棉油贷款余额114073万元,其中,中央储备粮贷款66163万元,粮食最低价收购贷款37160万元,粮食收购贷款293万元,市县储备粮贷款276万元,粮食政策性挂账贷款9222万元,粮油附营业务占用贷款829万元,棉花企业占用贷款130万元。各项存款余额6182万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6026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存款156万元。各项收入4278万元,各项支出3015万元,账面利润1263万元。
2010年,支行各项粮棉油贷款余额99270万元,其中,中央储备粮贷款58228万元、粮食最低价收购贷款2955万元、国家临储粮食贷款23237万元、市县储备粮贷款1376万元、粮食政策性挂账贷款9222万元、准政策性贷款293万元、粮食附营业务占用贷款829万元、棉花企业占用贷款131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3000万元。各项存款余额7509万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6654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存款204万元、财政支农资金存款596万元、保证金存款55万元。各项收入5734万元,各项支出3534万元,实现利润2200万元。
2011年,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01267万元,比年初增加1997万元;各项存款日均余额6726万元,较年初日均增加781万元,人均存款354万元;实现盈利2042万元,同比增加374万元,人均利润107.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32万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9.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3%。
2012年,支行各项贷款余额77198万元,比年初减少24069万元;各项存款日均余额6442万元,实现利润1963.5万元, 占年任务的123%,人均利润109万元。年初有不良贷款293万元,核销不良贷款293万元,到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为零。完成国际业务量172万美元,占年任务的172%,完成国际业务收入0.91万元,占年任务的113.75%。
2013年,支行贷款余额95691万元,较年初增加20419万元;各项存款日均余额9569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和财政存款日均余额8720万元,完成考核任务的272.16%,同业存款日均增加849万元,完成考核任务的121.29%;实现盈利1413万元, 完成年任务的107%;完成国际业务量288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92.3%;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7846元,完成年任务的21.67%。
2014年,支行贷款余额133137万元,较年初增加37447万元。各项贷款应计息6665.11万元,实收息6806.28万元,贷款利息收回率102.12%,同比增长1%。全年实现盈利2032.37万元, 占任务的122.34%,同比增盈612.37万元。年末各项存款日均余额12270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和财政存款日均余额9924万元,同业存款日均余额2356万元;各项存款日均增加额3553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和财政存款日均增加1203万元,完成年任务的92.18%;同业存款日均增加额235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235.6% 。完成国际业务量214.7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4%。实现中间业务收入71991元,其中,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13408元,人民币结算手续费、账户管理费收入15648元,代理企业常年财务顾问收入37985元,国际业务收益4950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1.99%。
2015年,农发行新乐市支行信贷投放跨越式增长。全年累放贷款37201万元,年末贷款余额158587万元,较年初增加25450万元,创历史新高。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317万元,较年初增加1546万元,日均增加额193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6.29%。实现贷款利息收入7630万元,同比增加74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6.15%,实现利润785万元。年末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230.5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00.2%。
2016年,全年累计发放贷款46241万元,累计收回贷款69357万元,年末贷款余额135471万元,较年初下降23116万元。年末企事业单位和财政各项存款余额9324万元,较年初增加2007万元,日均存款余额13475万元,日均增加额356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27.21%。同业定期存款日均余额2486万元,完成任务的124.32%。全年收入合计6591万元,支出合计5843万元,实现利润748万元。
【粮食体制改革】 2004年,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6月、7月在新乐市粮改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发现有部分粮站用售粮款交改制资金的违规问题,立即加大监控、巡查力度,深夜、清晨赶赴企业检查。对于违规的企业,除信贷员每天找企业负责人追要违规款项外,行领导十几次找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正、副市长多方协调解决,经多方努力,挪用货款被全部纠回,共追回违规款238万元,有效的化解信贷风险,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做好老粮促销工作,根据有关规定,从2004年4月1日起,凡能够实现顺价销售的老粮,全部转为一般商品粮,由企业自行销售,自负盈亏,不再实行差价挂账政策。信贷人员积极帮助企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政府粮改精神,利用粮食行情上涨的机会,积极发布粮油供销信息,调动了企业销售的积极性。至6月底,老粮全部销售完毕,共销售老粮5027万千克,实现差价挂账2627万元。
【支持中央粮油储备体系建设】 2004年,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积极支持中央粮油储备体系建设,保障中央储备粮油轮换所需贷款按计划及时、足额供应,支持中央储备粮油轮换顺利进行。共发放中央储备粮油轮换贷款11169万元、轮换粮食3887万千克、油脂727万千克。支持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顺利完成全年轮换任务,积极发放粮食购销贷款,帮助企业做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工作。帮助新乐市粮油总公司购进粮食7000吨,分别调往张家口、承德等地,圆满完成退耕还林粮食供应竞标任务。
2005年,中央储备粮的管理由分级管理变为垂直管理。根据上级指示,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为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发放中央储备粮贷款52106万元,集中储备粮35600吨,在本区实现中央储备粮由新乐库统贷统还,集中管理模式。为搞好储备粮的集并管理工作,支行多次协调各部门,并多次请示上级行,牵头签订由8个代储库5个开户行与支行及新乐直属库关于中央储备粮管理的四方监管协议,落实监管义务和责任。还对所有代管企业代管的粮食库存逐仓逐垛进行丈量核实,帮助新乐直属库与代管企业办理粮权交接手续。积极支持中央储备粮油轮换顺利进行,共对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发放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8059万元,支持其轮换粮食5732万千克,保障了中央储备粮轮换的顺利完成。
【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 2004年,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选择贷款对象,主要选择粮改到位、抗风险能力强、信用度高、贷款风险保证金达到比例的企业作为支持对象。选择贷款方式,主要采用抵押担保方式。搞好贷款监管,认真执行每三天到企业,七天一核库,出入库报告等制度。强化贷款责任,做到权责利相结合。2004年下半年,共选择6个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发放粮食收购贷款600万元,收购稻谷100万千克、玉米430万千克,预计可创利润70万元。及时督促财政部门拨付财政补贴,确保补贴足额到位。共计收到财政补贴4168万元,其中收贷6万元、收利息1855万元、拨费用2307万元,没有形成跨年度拖欠。
2005年,强化贷款责任,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共选择8个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发放粮食收购贷款4014万元,收购粮食2745万千克,帮助企业销售粮食1990万千克,实现销售收入2579万元,收回贷款1863万元,实现利润92万元。做好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剥离入账工作。多次找当地政府、粮食局、财政局等部门协调,在上级行规定的期限内,按操作要求完成对新增粮食财务挂账贷款、陈化粮价差亏损挂账贷款、保护价粮价差亏损挂账贷款及其他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剥离工作。共剥离挂账贷款92218619元,全部由新乐市粮食局承贷,其中新增粮食财务挂账贷款31532500元、陈化粮价差亏损挂账贷款350842元、保护价粮价差亏损挂账贷款22275877元、其他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31059400元。归还粮食购销企业贷款525笔,金额87115209元,归还企业欠息5103410元。按要求8个贷款科目余额全部结为零。积极支持和全程参与粮食体制改革,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所辖粮食购销企业由原来的21家合并为11家,在企业资产合并、新企业变更营业执照的同时,及时对改制企业进行债务落实工作。按总行要求对新企业落实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逐笔拉列借款清单,填写《债务承担合同》,要求有关方面签字盖章;对人行咨询系统进行贷款合并。共计合并贷款205笔,合并贷款金额3006万元;对信贷管理台账系统进行并账处理;及时督促财政部门拨付财政补贴,确保补贴足额到位。共计收到财政补贴8358万元,其中拨付种粮农民直接补贴524万元、拨付国有粮食企业分流人员补助69万元、消化粮食财务挂账400万元、收回利息3765万元、拨付企业费用3600万元,没有形成跨年度拖欠。
2006年,根据分行“一查两清”文件精神,支行对企业的粮食库存进行认真核查,银企账实相符。认真核实企业应收账款与支行结算资金占用是否一致,同时制定结算资金清收责任制,确保结算资金按时收回,支行采取多管齐下,向粮食主管部门汇报,利用信贷杠杆作用,取得粮食主管部门的支持。明确专人负责,停职收贷,清收结果与2006年度考核挂钩。并委派专人与企业一起共同到对方企业去,全面核实情况。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于11月底前实现结算资金清零。逐笔审查贷款合同、借据、贷款展期等手续,不完善、无效手续加以补办,确保合规合法,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实际制定贷款审批制度、现金支取制度、信贷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信贷业务规范化。
2007年,根据分行“一查两清”文件精神,支行对企业的粮食库存进行认真核查,银企账实相符;认真核实企业应收账款与支行结算资金占用是否一致,同时制定结算资金清收责任制,确保结算资金按时收回,采取多管齐下,向粮食主管部门汇报,利用信贷杠杆作用,取得粮食主管部门的支持;明确专人负责,停职收贷,清收结果与2007年度考核挂钩;委派专人与企业一起共同到对方企业去,全面核实情况。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于11月底前实现结算资金清零。逐笔审查贷款合同、借据、贷款展期等手续,对不完善、无效手续加以补办,确保合规合法,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实际制定贷款审批制度、现金支取制度、信贷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信贷业务规范化。
2010年,农支行新乐市支行认真贯彻落实营业部年初、年中县级支行行长会议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稳健经营、强力发展这个主线,牢固树立“信心就是黄金、信心就是保证”的必胜信念, 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加强内控,构建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12月末,支行各项粮棉油贷款余额99270万元,其中中央储备粮贷款58228万元、粮食最低价收购贷款2955万元、国家临储粮食贷款23237万元、市县储备粮贷款1376万元、粮食政策性挂账贷款9222万元、准政策性贷款293万元、粮食附营业务占用贷款829万元、棉花企业占用贷款131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3000万元。各项存款余额7509万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6654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存款204万元、财政支农资金存款596万元、保证金存款55万元。各项收入5734万元,各项支出3534万元,实现利润2200万元。
【廉政建设和“三防一保”工作】 2004年,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行长与上级行一把手亲自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及案件防范责任书”“遵守财经纪律,落实财务制度”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同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以胡志敏借款案件及其他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干部职工算清经济账、人生账,切实增强全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三防一保”工作,将2004年1月作为全行的“安全月”, 认真开展以“开展安全教育,执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检查,落实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全行安全”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对开展“安全月 ”活动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以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普及安全防范知识为基础,以落实责任为重点,把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生产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和人头,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和行领导的安排,每周坚持两次以上不定期检查,按时开展防范教育和防暴预案演练,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隐患,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防止盗窃、抢劫、诈骗等案件的发生。2004年,支行多次向上级行反映电视监控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消防器械进行认真的检查和维护。同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营业部《车辆和驾驶员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和《县级支行安全保卫工作检查处罚办法》,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组织司机开展安全行驶专题教育会议三次,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防止交通、火灾等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运营。
2005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行长与上级行一把手亲自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及案件防范责任书”“遵守财经纪律,落实财务制度”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全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尉士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发行改革和发展》和孟献斌《关于党员作风建设问题》的讲话。集中收看总行播放的《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和《肖占武受贿案警示》辅导录像。主管行长李月敏还就严格遵守和自觉维护党的纪律上了党课。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三防一保”工作。以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和普及安全防范知识为基础,以落实责任为重点,把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生产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和人头,根据实际情况,对值班班次和人员进行重新编排和调整。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和行领导的安排,每周坚持两次以上不定期检查,按时开展防范教育和防暴预案演练,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隐患,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防止了盗窃、抢劫、诈骗等案件的发生。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营业部《车辆和驾驶员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和《县级支行安全保卫工作检查处罚办法》,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组织司机开展安全行驶专题教育会议三次,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防止交通、火灾等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运营。
【代理保险业务】 2005年,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在支行是第一年,业务不熟,加之一些企业不理解,完成任务有一定难度。支行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多次找企业宣传解释,作了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收到显著成效 。到年底,支行共为企业投保库存商品125万元、投保仓房设施4804万元、投保机动车2辆、支行本身有机动车4辆,累计代收保费64349元,收入手续费9120元,人均实现手续费收入415元,较上级行核定的人均任务350元多完成65元。
2008年,坚持以贷引保,捆绑营销,双单作业,努力实现开户企业贷款形成的资产“应保尽保”。对贷款形成的资产入保,明确农发行为第一受偿人,弱化信贷风险。把保险业务列入日常工作,始终把保险代理业务作为一个增长银行利润的重要业务来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按照抓大头不放小头、专人负责、全员发动、定保额、定奖罚、稳住旧保源挖掘新保源思路,配合领导多次到企业和有关部门做工作,到12月底,完成手续费收入98553元,完成任务的111.74%,同时,也为明年的保险代理业务开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把保险业务列入日常工作,量化保险任务,按岗位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奖罚挂钩,指派专人负责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到12月底,完成手续费收入77935.13元,完成任务的63.41%。 将汇款业务作为增加收入的创新渠道来抓,全年共办理汇款业务490笔,手续费收入11334.59元,特别是11月份以来办理个人现金汇款业务2笔,实现手续费收入6元。虽然办理的现金汇款业务笔数不多,手续费收入少,但意义非凡,既拓宽收入渠道,在社会上也提高支行知名度。
【落实政策,支持企业收购】 2006年上半年国家启动小麦最低价收购价预案,委托中央储备粮直属库负责收购。支行认真履行职能,全力支持最低价收购。严格执行2006年小麦最低价收购政策,支行有最低收购价承贷主体2个,收储点16个,全年发放最低收购价贷款(调控粮食贷款)34584万元,支持企业执行最低价收购小麦22883万千克。在贷款投放过程中,坚持库贷挂钩,收多少粮食,发放多少贷款,保持贷款和库存值一致。收购的小麦质量全部通过直属库检验。针对承储点分散,信贷监管难的情况,对最低价收购形成的库存实行与其他库存分账、分承储点管理。由承贷主体向每一个承储点派出监管员,有问题及时向承贷主体和支行报告,信贷人员定期到承储点查库。截至年底,全市调控粮共拍卖284万千克,拍卖资金按1.5元/千克均已回笼归行,并及时收贷,已拍卖库存粮食,未出现亏库现象。保障中央储备粮油轮换所需资金按计划及时、足额供应。积极支持中央储备粮油轮换计划顺利进行,确保中央储备粮数字真实,质量良好。新乐直属库完成中央储备粮轮换13914万千克(小麦11482万千克、玉米2432万千克)。其中,通过先轮出后轮入方式轮换小麦8064万千克;通过先轮入后轮出方式轮换5732万千克(小麦3300万千克、玉米2432万千克)。支行累计发放轮换储备贷款6875万元,截至年底,尚有118万千克的储备小麦轮出未轮入。重视用粮食风险基金收取挂账利息的工作,按月向财政局提供挂账结息单,对用粮食风险基金收取贷款利息的,年底前做到了应收尽收。同时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补贴拨付方面的文件规定,把好开支范围,严格操作手续,做好监督拨付工作。支行到位各项贷款利息补贴6104万元。其中,中央储备粮油利息补贴4414万元;调控粮油利息补贴907万元;粮油政策性财务挂账利息补贴702万元;棉花政策性财务挂账利息补贴81万元。应补未补利息补贴142万元,其中,中央储备粮应补未补利息补贴42万元、粮油政策性财务挂账应补未补利息补贴94万元、新增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应补未补利息补贴6万元。
2007年,支持储备企业搞好政策性业务,做好夏粮最低收购价贷款的供应和管理工作。夏季最低收购价贷款实行统贷统还,支行开户企业粮食直属库取得贷款后,除少量用于本身收购之外,大量的资金要及时汇划到覆盖的非贷款委托的收储库点,以供其收购需求。针对新形势,支行多次与企业一起召开最低收购价专题座谈会,共同商谈业务操作流程,设置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粮食收购统计附表。由于准备充分,2007年的收购工作达到“六及时”,即及时掌握收购进度、及时做好资金请调、及时汇划收购资金、及时收回结余货币资金、及时督促企业核实数量检验质量、及时了解最低价收购价粮食的确认情况,确保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累计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18151万千克,发放收购贷款27201万元。双方兼顾,在做好2007年粮食最低收购价贷款发放与管理工作,全力支持收购的同时,全程参与以前年度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做好收贷工作,及时掌握交易结果,根据交易结果和企业购销合同与出库粮食质量验收确认手续,做好企业出库的信贷监管与服务工作,收到货款后及时收贷,对发生的价差亏损,建立辅助台账,逐笔进行登记。及时收回库存损失损耗占贷,防止最低收购价贷款出现风险。2007年累计拍卖最低收购价小麦10082万千克,占用贷款15032万元,全部回笼收贷。做好储备轮换的监督管理与服务工作,直属库储备小麦轮换计划10699万千克,主要采用“先销后购”方式,信贷人员充分发挥监督与服务职能,在轮换中企业做到销售货款及时归行,银行确保补库资金及时支付及2007年储备轮换业务操作环节规范化。继续支持改制后粮食购销企业搞好经营。支行对改制后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政策,对产权制度明晰、诚实守信、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彭家庄粮油有限公司给予信贷支持,夏季向该企业发放收购贷款660万元,累计收购小麦417万千克,实现利润10万元,偿还利息6万元。
【履行职责,做好主体业务】 2008年,大力支持粮油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上级行制定的储备管理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对中央储备粮及时足额发放轮换贷款,保证储备粮轮换计划的完成,全年发放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5620万元,粮食收购贷款9024万元,支持企业先购后销,完成了全年轮换任务。防控风险,大力清收不良贷款。根据上级行提出的积极构建适应新乐市支行组织构架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新乐市支行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努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和企业改制风险等,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实现不良贷款“双降”,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集中开展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战,做到一企一策,加大清收力度,全年共收回不良贷款15万元。全面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加大同业存款营销力度,制定客户营销方案,将联社确定为营销对象,制定“感情贴近,服务突破,多管齐下,全面合作,银企双赢”的营销方案,分管行长和业务主管部门多次到新乐市联社、石家庄联社进行营销,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和上下联动营销的策略,早行动、早安排、快节奏、快节拍的同时,也展现农发行的优质服务,经过与新乐市联社、石家庄市联社的接触、沟通,成功营销到55000万元同业存款,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积极营销财政支农资金,财政部门始终是商业银行对公存款的重要竞争客户,农发行作为后来者,起步晚、竞争优势不明显。加上新乐地处平原,缺乏特殊产业,经济上长期停留在产粮大县上,财政收入相对一些经济大县有较大差距。资金流量小,这对营销工作增加了困难。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采用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打通各个环节的工作方法进行营销。同时还利用自身现有的财政资金拨付业务进一步搞好服务,作好解释、宣传工作,树立农发行的良好服务形象。通过努力和协调,取得财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营销到财政支农资金836万元。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财政支农存款任务的86.4%。
2009年,全年发放中央储备粮轮换贷款3000万元,粮食收购贷款1200万元,支持企业先购后销,完成全年轮换任务。认真做好夏粮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加强调查摸底、搞好资格认定、合理安排信贷计划、及时发放贷款、把握政策、加强协调、加大政策宣传、加强检查监督、搞好服务等措施,圆满完成小麦最低价收购贷款发放与管理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收购贷款余额13810万元,收购小麦余额7987万千克。努力增加有效贷款,把增加有效贷款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努力拓宽利息收入渠道。以降低风险为前提,认真观察市场,抓住有利机会,不断扩大贷款份额。全年发放粮食最低价贷款16356万元,营销市县储备粮贷款客户1个,发放市县储备粮贷款276万元。采取有效措施收回欠息,加强会计出纳部与信贷部门的密切合作,结息后把企业欠息情况及时通知信贷部门,由信贷部门督促企业及时筹措资金,各项利息补贴和销货回笼款等各项资金到账后,及时通知信贷部门,及时进行资金分割,及时收回欠息。全年收回欠息4254万元。特别是1998年6月1日以来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形成的利息,做到按季收回,收回率达到100%。积极营销财政支农资金,由于财政部门始终是商业银行对公存款的重要竞争客户,采用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打通各个环节的工作方法进行营销。行长主动找市长、找局长,营销人员找具体经办人员,同时还利用自身现有的财政资金拨付业务进一步搞好服务,作好解释、宣传工作,树立农发行的良好服务形象,通过努力,取得政府和财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财政支农资金存款余额594万元,完成上级行下达的财政支农存款任务的67%。
2010年12月底,发放轮换贷款16400万元,轮换小麦127297吨。切实履行好粮棉收购资金供应管理职能,在分析全市粮油收购特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和严格执行信贷政策,支持粮棉油收购,巩固和增强粮油购销贷款的主导地位。从贷款资格的认定、向社会公告、核定贷款额度、发出贷款通知、发放铺底资金、按进度掌握节奏、与党政和媒体沟通,到库存监管,封闭运行,逐项落实,环环相扣。发放市县储备贷款1125万元,收购小麦5000吨。同时,认真做好资金调度和现金供应工作,确保收购期间资金、现金供应不断档。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收入结构。坚持以贷引保,捆绑营销,双单作业,做好保险业务,把保险业务列入重要工作,制定《保险手续费收入考核办法》,量化保险任务,按岗位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奖罚挂钩,指派专人负责,一季度一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到12月底,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5万元,其他手续费收入2万元,咨询顾问业务收入8万元,结算手续费收入1万元。大力清收不良贷款,营业部核定支行2010年清收任务205万元。支行积极与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粮食局协商,筹措资金归还部分贷款。主管行长具体负责与公安部门配合,通过公安机关对有关人员进行清收。采取有效措施收回欠息,加强会计出纳部与信贷部门的密切合作,结息后把企业欠息情况及时通知信贷部门,由信贷部门督促企业及时筹措资金,各项利息补贴和销货回笼款等各项资金到账后,及时通知信贷部门,及时进行资金分割,及时收回欠息。尤其是1998年6月1日以来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形成的利息,做到按季收回,收回率达到100%。有补贴来源的贷款欠息,在补贴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积极与企业沟通用企业自有资金垫付还息101.8万元。
2011年,全行始终把业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贯彻“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突出支持重点,调整信贷投向,加大支农力度,巩固发展主体业务。大力支持粮油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上级行制定的储备管理政策,对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及时足额发放收购和轮换贷款,保证储备粮增储和轮换计划的完成。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轮换贷款25262万元,收购玉米7697万千克,收购小麦13357万千克,保证国家粮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积极支持全市储备粮棉收购,发放市县储备贷款1125万元,收购小麦5000吨。做强做大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发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000万元,支持拓宽维修东明街、南环路等道路修理,为全市环城路的建设做出贡献。
2012年,向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及时足额发放收购和轮换贷款,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轮换贷款25262万元,收购玉米7697万千克,收购小麦13357万千克,保证国家粮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积极支持新乐市储备粮棉收购,发放市县储备贷款1125万元,收购小麦5000吨。积极支持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支持新乐市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根据道路建设进度,按照贷款条件和支付管理规定, 共支付资金2980万元,支持全市拓宽维修东明街、南环路等道路维修。切实增强经营核算意识,努力提升经营效益。加大投放,强化收息。1~12月份共发放轮换贷款15930万元,扩大收息来源1064.4万元。对贷款企业逐一摸排,制定“一企一策”的方法,特别是对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中长期贷款、市级储备贷款等积极与财政协调,督促列入财政预算。狠抓存款,提升经营绩效,强化三种营销措施,即摸清底数,明确目标;“强强营销、强强联手”;抓住重点,“高端营销”。2012年,高端营销存款4户,日均存款余额1056万元。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提升经营水平,优化收入结构。2012年国际业务量完成172万美元,占年任务的172%;实现国际业务收入0.91万元,占年任务的113.75%。严控费用、勤俭办行,新乐支行在费用管理上,坚持增收与节约并重,三项指标均控制在省行下达计划范围内。
【落实改革措施,提升工作效率】 2009年,圆满完成深化县级支行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深化县级支行改革工作,将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认真研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员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方案》(冀农发银营发〔2009〕42号),结合支行实际情况,制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乐市支行员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推荐等竞聘程序,经过支部研究,确定各岗位人员。将竞聘结果报营业部人力资源部审核后,组织员工签订《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承诺书》,有效配置支行人力资源,打破同职级人员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县级支行管理基础平台的支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认真推行会计、出纳岗位轮换工作。根据冀农发银营综〔2009〕51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会计出纳岗位轮换实施办法》的精神,利用30个工作日,进行会计、出纳人员岗位轮换,轮换期间共处理业务1027笔(按核算主体流水表统计),基本涉及全月应有的会计业务类型,通过岗位轮换进一步提高会计出纳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顺利完成综合柜员制切换工作。以客户为中心,严格落实上级行推广综合柜员制的要求,上线运行综合柜员,为客户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增强业务一线对外竞争力,提升对外整体形象。提供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单点接触,明显增强单柜服务功能,减少部分业务处理环节,现金业务、行内转账等业务基本上可实现“一手清”的服务方式。
【加强存款组织和营销工作】 2010年,按照营业部要求召开行务会,专题研究存款工作,并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存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存款工作的领导。多次与市政府和市财政局沟通,下大力度营销财政支农资金,截至12月末,财政支农资金余额596万元。支行还把增加低成本存款业务列入重要工作,制定《营销存款考核办法》,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采取督促企业按规定缴存贷款风险保证金“以贷引存”等措施,增加企业存款,督促企业贷款归行。各项存款余额7509万元。
【防控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2010年,切实加强贷后管理,严格落实贷后管理制度、贷款“三查”制度,加强对贷款准入、贷款资金支付管理等信贷重点环节的检查和管理,严控和化解风险。全面推行客户经理贷款管理尽职记录,落实贷后管理责任,对所有客户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加大责任追究,完善信贷业务责任追究与营销激励机制,提高贷款营销积极性和责任感。认真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对支行开户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截至12月末,已对4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评出AAA级企业1家,A级企业3家。做好呆账贷款的认定与上报工作,搜集整理呆账贷款的认定材料,涉及部门多,法律性强,要求严格,对此支行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重点难点环节,主管行长亲自出面重点公关,出现困难,及时汇报。经过连续两个月的加班加点,到8月底,圆满完成棉麻公司80万元呆账贷款的认定工作并上报到总行。
【信贷支农】 201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行新乐市支行把主题业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突出支持重点, 加大支农力度,加快有效发展。大力支持国储粮油体系建设,向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及时足额发放收购和轮换贷款5600万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1087万千克,保证了国家粮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积极支持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发放市级粮食轮换贷款1100万元,收购小麦500万千克,增强了地方政府对粮油市场的调控能力。积极支持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规定,按照“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要求, 共支付2980万元, 支持新乐市拓宽维修了东明街、南环路等道路维修。
2014年,农业发展银行紧紧围绕大局,把支持粮食收储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加快有效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和优势,全年累计发放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轮换、调控粮食贷款36532.88万元,收购调入粮食28477万斤。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积极培育优质客户的原则,加大力度支持黄金客户做大做强。发放新营销客户河北永弘安粮油有限公司市场收购小麦、玉米贷款2800万元,收购小麦、玉米2205万斤。对平台贷款按照“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要求, 支持本市拓宽维修了东明街、南环路的道路,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农发行的品牌形象。
2015年,为提升站位,倾力支农,把粮食收储作为立行之基和业务发展的核心业务,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有效发展。全力支持政策性收储,全年发放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跨省移库粮食调控、轮换贷款33601万元,收购调入粮食34135万斤。审慎支持市场性收购,发放河北永弘安粮油有限公司市场贷款3600万元,收购粮食3198万斤,支持地方储备粮食轮换。
2016年,农发行新乐市支行始终坚持政策属性和功能定位,把支持粮食收储作为立行之本,积极筑建国家粮食安全防护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托住底。全力支持政策性粮食收储。全年发放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跨省移库粮食调控、轮换贷款7928万元,收购调入粮食11842万斤。积极支持小麦最低价收购。面对2016年度夏粮收购的复杂形势,新乐市支行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施策,认真做好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资金预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全年发放贷款38313万元,收购粮食35779万斤。
【风险防控】 2013年,支行把防控风险作为发展之基,切实防控各类经营风险,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一是加强贷款准入管理,做好资格认定和评级授信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对支行开户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对3家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评出AAA级企业1家,A级企业2家。二是加强风险监测排查。充分利用CM 2006和库存检查等系统,加强了对贷款客户的信贷监测,及时预警、排查、处置各类风险信号;抽调有关人员对3家贷款企业粮食库存开展风险排查和“亮账”检查。三是狠抓货款回笼。督促企业按合同和计划销售粮食,跟踪监测销售进度和回笼货款,保证货款及时全额回笼。全年企业货款回笼49033万元,收回贷款46351万元。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和粮食库存价格倒挂、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潜在风险加大错综复杂的局面,支行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强化底线思维,树立红线意识,坚守风险底线,确保全行经营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信贷风险防控,重点是做好“三抓”,抓制度落实、抓风险预警管理、抓风险排查。共排查贷款客户3家,排查贷款金额150610万元。突出抓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整治,切实做好“一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查和内控评价工作。确保安全运营,加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切实防范硬件风险、软件风险和操作风险,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畅通,确保安全运营无事故。
2016年,农发行新乐市支行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强化底线思维,树立红线意识,坚守风险底线,确保全行经营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信贷风险防控,重点是做好抓制度落实、抓风险预警管理、抓风险排查、抓去库存管理。共排查贷款客户3家,排查贷款金额135471万元。中央储备粮新乐直属库、永弘安粮油有限公司销售粮食26897万千克,收回贷款43098万元,实现了收贷收息“双结零”。突出抓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整治,切实做好“一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查和内控评价工作。确保安全运营,加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切实防范硬件风险、软件风险和操作风险,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畅通,确保安全运营无事故。
【经营管理】 2013年,支行在提升经营绩效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工作方针,积极加大信贷投放,不断扩大收息来源;坚持营销存款,有效控制资金成本;坚持勤俭办行等措施,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盈利1413万元,完成任务的107%, 人均利润74万元。一是加大投放,强化收息。全年累计发放贷款44649万元,有效扩大了收息来源。明确责任、强化收息,将收息任务逐一落实到人。防范风险,及早布局,为了保证收息工作的的连续性、规范性,支行对贷款企业逐一摸排,制定“一企一策”的方法。全年收息率达101.6%。二是狠抓存款,强化营销。支行加强异地营销、高端营销,采取“强强营销、强强联手、强势营销”等措施,营销同业定期存款1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21.29%,完成企事业单位存款任务的272.16%。三是严控费用、勤俭办行。在费用管理上,首先坚持分类梳理。其次是完善节约制度,增强刚性约束。修改完善了《车辆管理制度》《办公用品保管领用制度》《财务开支制度》。四是细化节约措施,强化落实。在员工中开展了 “四个做起”,及“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节约每度电、每滴水、每张纸、每滴油。
2015年,面对利率下调、利差收窄的压力,坚持“存贷款、国际业务、中间业务一揽子营销”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盈利785万元。强化粮食挂账收息,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大与政府主管领导、财政部门沟通的力度和频度,力争财政拨付资金120万元,收回粮食挂账利息拨付差额66万元,收回前欠息54万元。狠抓存款,强化营销,采取攻坚克难重点营销,精准发力等措施营销财政存款4754万元。采取拓宽渠道挖掘新客户。营销非贷款客户华宝股份有限公司、渔砥村等新客户3个,日均存款余额724万元,完成营业部“高端营销”存款考核任务的357%。加强资金管理严控回笼,回笼资金30875万元,资金回笼率100%。狠抓国际业务营销和中间业务收入,实现收益57208元。加强资金计划管理,坚持“保收购、保重点、有节奏”的原则,严格资金头寸限额管理,实现资金运用率101%。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严格费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使费用开支控制在核定指标内,坚持勤俭办行。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完善节约制度,增强刚性约束。细化节约措施,强化落实环节。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落实“三铁”管理制度,确保合规经营。
2016年,农发行新乐市支行坚持精细、精致、极致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财务可持续。坚持存款增效。采取领导带动、新客户撬动、全员推动、货款回笼拉动等措施,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324万元,较年初增加2007万元,日均存款余额13475万元,日均增加额356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27.16%。在营销同业存款中采取“精准营销、有效互动,联动营销、形成合力,精心服务、提升推动力”等措施,营销同业存款1亿元。此做法分别刊登在河北省分行、省分行营业部工作简报上。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全年发放贷款46241万元,增加利息收入500万元,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加大表外欠息清收力度,制定清收方案,明确责任,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力度,收回欠息147万元。
(唐新花 姚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