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市第三届人民政府(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施政辑要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四年间,新乐市共安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12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9.2亿元。竣工投产了一批工业生产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奥星药业、总投资1.8亿元的富格药业、总投资5000万元的河北高明线缆、总投资4000万元的冷轧辊、总投资3000万元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项目陆续竣工,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奥星药业公司实现了双黄连等部分品种的正常生产,成功在美国上市;富格药业公司实现了天麦消渴片批量生产,2007年实现利税1800万元;冷轧辊公司产品供不应求,2007年产值3000多万元。扶持骨干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新化公司新上投资1.6亿元的15万吨双氧水、投资2500万元的130吨热电联产、投资5000万元的L-乳酸等系列技术改造项目,效益年年攀升。久乐公司新上投资8900万元的30万套扩建、投资2400万元的100万套方向盘、投资1500万元的侧气囊研发、投资1500万元的轮胎温度压力检测系统、投资1000万元的三号药等系列技改项目,在上海建设了研发中心及亚洲最大的实车碰撞试验中心,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东方热电公司新上投资2.5亿元的“三炉两机”项目,集中供热面积扩展到120万平方米。四年间,新乐市累计竣工投用工业技改类项目29个。新上项目和骨干企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谋划和奖励力度,参加各级各类招商洽谈会20余次,谋划水泥木丝板、物流中心、绿色环保植物有机制剂等前期项目90多个。调整完善了项目建设考核奖励机制,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大张旗鼓表彰奖励项目引进人和利税大户,累计兑现奖励资金360多万元,激发了新乐市上下引资金、上项目、求发展的热情。
【城市建设投入持续增加,中等城市框架日益明朗】 新乐市围绕“生态城、文化城、宜居宜看魅力城”建设目标,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组建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严格了城市建筑管理,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四年间,累计投入3亿多元,新建了长杨路、北环路、新华路、开发路等6条街道,翻修了新开路中段、南环路地道桥,竣工投用了北环路高架桥,“一环五纵四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集中供水、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面积逐步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绿化美化了长寿路、京新大街、礼堂街等8条街道,竣工投用了花园广场,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建成投用了新乐宾馆、人民礼堂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了芳草苑、元享家园、滨河花园、金色嘉园等15个规模化、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
【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规模效益同步提升】 新乐市制定了《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15+10”共25家优势骨干企业实行了行政直通车、挂牌保护等制度。四年间,新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5家增加到95家,实现增加值、利税年均分别增长38%、39.4%。新化公司年上缴税金由1870万元增加到4177万元,年均增长22%,被评为河北省质量效益型企业;久乐公司年生产能力由8万套增加到50万套,累计实现配套供货40万套,形成了集研发、试验、气囊、方向盘等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2006年,新化公司、久乐公司、奥星药业公司被评为“石家庄市50强工业企业”。在扶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逐步规范了电热毯、塑料、胶合板等乡镇特色产业。四年间,各乡镇新上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266个,乡镇工业实现利税由2.1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48%。为实现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规划建设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奥星药业、富格药业、冷轧辊、电力线缆等4家企业入驻,预混合饲料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特色农业规模持续壮大,农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新乐市花生、西瓜、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西瓜之乡”“河北花生之乡”。新乐市奶牛养殖小区发展到28个,奶牛存栏2.5万头。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畜禽良种覆盖率90%以上。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新乐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4%。加大了路、电、水等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翻修了承大公路、承曲公路、青同环乡路等11条乡村道路,新建了木刀沟大桥,完成了剩余28个村的“村村通油路”工程。新建了正莫等4座35千伏变电站和康兴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了陶家庄、杜固、承安等5座变电站,新乐市售电量由2002年的4.1亿度增加到2006年的5.4亿度。发展低压管道节水灌溉8000多亩,解决了30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植树造林180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62个,建设农户沼气池15000个,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日益繁荣】 新乐市相继实施“万村千乡”“农改超、农加超”等市场建设工程,建成农家店184家、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328家,建立健全了农村“一会两站”,以农资、日用品销售网络和废旧物品回收网络为重点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举办了首届种子展览交易会,新建了装饰建材市场、蔬菜批发市场、万强购物中心,改扩建了花生米市场、三轮车市场、集贸市场。加大了伏羲文化开发力度,举办了新乐“一日游”“西瓜采摘游”,以文化游、农业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
【群众得到多多实惠,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新乐市严格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累计减免农业税及附加3075.84万元、发放粮补和综合直补2444万元,新乐市农民人均受益145.41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减轻群众负担336万元。深入开展“阳光培训”,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现金收入。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6元,比2002年增加3341元,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5391元,比2002年增加1591元,年均增长7.2%。新乐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0.95万人、1.8万人、1.3万人、0.76万人;提高了城镇低保标准,落实了农村低保政策,对困难家庭实施了医疗救助、抚恤和社会救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参合率84.12%,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四年累计为民承办实事65件,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和谐新乐建设捷报频传】 新乐市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取得了防控“禽流感”疫情的全面胜利。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投用了市医院病房楼、疾控中心,改扩建了6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了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分站,配备了200名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构建了市、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成立了乡镇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站,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得到加强。实行综合治税,堵塞税收漏洞,促进了税负公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撤并中小学30所、新改建校舍11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实施科技攻关49项,取得科研成果14项。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完成了“四五”普法,启动了“五五”普法。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大调解格局,依法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了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宗教、残疾人、体育、广播电视、电信、邮政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施政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在中共新乐市委的领导下,新乐市人民政府主动接受新乐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新乐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01件;广泛听取和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就公共事业服务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等召开听证会、论证会17次,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建立了每周一例会制度、政府班子集体学法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市长挂牌督导制度,大力倡导和推行简约之风、效率之风、落实之风,施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持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压缩财政供养人员1583人,削减行政审批事项515项,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