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台
新乐市伏羲台亦称“羲台”,其上建有伏羲庙,亦称“羲皇古庙”,俗称“人祖庙”,是新乐市及周边先民为祭祀人祖伏羲夯土为台,砌砖立木,覆瓦为庙,塑像为祖,年年至祭,岁岁如是,风雨无替。清康熙递修本《新乐县志》所载新乐知县林华皖撰《登羲台记》曰:“及考新市旧志云,伏羲曾寓此而生人,故有庙,方知秦中纪帝自己所生之地,新市纪帝寓此而生人之地,亦各不诬矣。每岁暮春中浣八日,有司绅士设宴台端致祭庖牺,饬庖人治庖必蠲洁,勿忘太古始制饮食之人,庶几能见圣于羹乎!是日也,俗称伏羲诞日,亦称羲台庙集。赶集者不惟新市之人,即远迩、邻封、彼都人士,咸毂击肩摩而骈臻焉。吾谓此熙熙攘攘而来者,溯厥初生,皆当念伏羲为鼻祖,则今日集上诸凡年长者,皆当视之以伯叔;诸凡齿稚者,皆当视之弟侄。眼前大众谁非属毛离里之人?夫亦可以感悟而不忘其本矣。返本则知仁,知仁则相睦,相睦则不争,不争则无讼。而政以简,而俗以淳,太平可立致,皆自羲台庙集始。”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重修伏羲庙记》载:“斯庙也,创建者不知始于何时,鼎新者不知历更几代。自我朝乾隆戊戌补葺,而后又复历有年所,风雨摧残,庙貌渐就倾圮。”《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新乐市伏羲台庙虽历数千年,饱经几多雨摧风飘,仍能屡圮屡建屡兴,足彰留居新乐之伏羲孝子贤孙不忘祖功祖德,诚孝之至也。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于近代战乱,至 1980年代初,新乐市伏羲台庙建筑仅存山门和六佐殿,经过近 20 年的复建增饰,今新乐市伏羲台庙又鼎建一新,台庙高耸,气势恢宏,华胥殿、寝宫、龙师殿、六佐殿、钟鼓二亭、山门等高低错落、结构严谨,华胥、伏羲、女娲满目慈光,不只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日日在迎接着各地伏羲子子孙孙回羲皇圣里——新乐市伏羲台庙三跪九叩,拜谒人祖伏羲!共承华夏至孝之美!
新乐市伏羲台地处东经 114°43′40″,北纬 38°23′ 30″,海拔 103.5 ~ 51.8 米,位于新乐市长寿路 65 号东北约 5 千米处,其西为何家庄村,其南为吴家庄村,其西北约 2 千米处为浴河(亦名“金水河”“涌泉沟”)源头中同涌泉遗址,紧挨其北侧有一坐北朝南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建成之古庙曰“中同五龙圣母庙”。新乐市伏羲台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商、周、汉等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范围以新乐市伏羲台为中心,东至同义庄以西,南至堽头村以北,西至黄家庄以东,北至中同村以南,遗址总面积 1600 万平方米。
新乐市伏羲台遗址于 1986 年 4 月 20 日被确定为新乐县文物保护单位,于 1993 年 7 月 15 日被确定为第三批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于 2013 年 3 月 5 日,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发〔2013〕13 号 )。2014 年 6 月 20日, 河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伏羲台景区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新乐市伏羲台分为三层,是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其总高 9.206 米。第一层台位于伏羲台底部,高 2.898 米,南北长 102.58 米,东西宽 87.42 米。第二层台位于伏羲台中部,高2.118 米,南北长 89.43 米,东西宽 64.6 米。第三 层 台 位 于 伏 羲 台 顶 部, 高 4.19 米, 南 北 长53.68 米,东西最宽处 23.8 米,最窄处 17.9 米,呈不等边八角形,名曰“八卦台”,亦称“伏羲画卦台”。
1950 年代初期,新乐市伏羲台周围还遗存由人工夯土而筑成的伏羲台土城墙,伏羲台土城墙高 4 米、上宽 3 米、下宽 8 米,东西宽约 200 米,南北长约 400 米,周长约 1200 米。土城墙南边建有一影壁,高 4 米,上厚 1.5 米,下厚 4 米,长15 米。至今新乐市伏羲台北侧还存有人工夯土层遗迹。
新乐市伏羲台遗址历史遗存丰厚,有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战国、汉等文化层次。伏羲台台基及其周围从表面到 1 米多深地层中散布有大量商周、汉代等时期的纹式瓦片、瓦当等建筑残件和生活器具残片,其中有早期灰陶质的、夹砂灰陶质的、瓷质的等等。
1985 年,新乐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到从新乐县伏羲台葫芦头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 1 件、商周时期陶器 6 件,从中同村南约 200 米处出土青铜鼎簋各 1 件。
1980 年、1985 年在新乐县中同村先后考古发掘了 3 个战国初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 54 件、陶器 4 件。
1994 年修复新乐市伏羲台庙龙师殿、寝宫时在其基址之下,发现 3 个庙殿基础遗存,经考证,分别为汉代、唐代、明代。
1995 年、2001 年,新乐市文物所对新乐市伏羲台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 5 件:石刀 1 件,柳叶形,通体磨光,两侧出刃,稍弯曲;石锛 1 件,石质粗糙,通体磨光,长方形,刃平,稍倾斜;石轮 1件,通体磨光,直径 5.2 厘米,厚 0.8 厘米;石铲1 件, 通 体 磨光,长 16.7 厘米,宽 7.7 厘米,厚1.9 厘米;骨器 1 件,长方形,长 18 厘米,宽 2.3厘米,厚 0.2 厘米。这 5 件石器、骨器都具有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陶器可分辨器形残片的有73 件,不能分辨器形的有 500 多件,大多是商周、战国、汉代早期灰陶、夹砂灰陶,粗、细绳纹筒瓦、板瓦、方砖、大砖等建筑构件和残片,以及商周、汉代的早期灰陶、夹砂灰陶、红陶,粗、细绳纹、轮纹的罐、鬲、豆、瓮、盆、渗水井管等器具及残片。元明清时期的瓷器可分辨器形残片 10 件,有白瓷、褐色瓷、青瓷及黑釉瓷的盘、碗、酒盅、罐等。
截至 2016 年底,新乐市文物管理所共从新乐市伏羲台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或征集到文物 170 件,其中一、二、三级文物 17 件,其余为一般文物。古代碑刻 10 通,记录着新乐市伏羲台的历史及历代变迁和伏羲氏功绩。
(史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