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

序 二

汤药和针法、灸法是中医疗法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针法与灸法均是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外治法,综观中医学发展历史,灸法较之针法曾在较长时期内应用更为广泛。南宋时期窦材崇尚扶阳,并认为扶阳以灸法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然而,自金元时期窦默大力倡导针法之后,灸法逐渐势微,至近代重针轻灸之现象仍甚为严重,使得灸法在某些疾病中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和重视。

《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出了针与灸在治疗疾病时各有所长。有些病宜治以针刺,而有些病则适宜灸治,两种疗法可形成良好的互补,均不可偏废。王艳君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研究和发掘燕赵地区著名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燕赵地区著名古代医家有着深入的了解,曾出版《燕赵古代医家针灸学术思想集萃》一书,全面介绍了燕赵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10位著名中医学家的针灸理论和临床经验。此次所撰《燕赵医家窦材窦默针灸精要》,是对窦材与窦默一灸一针两位燕赵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对于传承经典、启迪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窦材推崇重灸之法,认为凡是沉疴重症,非用重灸之法不可除之,提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因此,传承窦材灸法学术思想,弘扬灸法临证应用,甚为必要。

我与王艳君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校友,其治学严谨、勤于思考、为人谦和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攻读博士期间,王艳君教授师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李鼎教授,锤炼了扎实的文献功底,对于编著此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书分为医家传略与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古法今用、心悟思考四部分内容,兼具实用性和知识性。其付梓出版将是对燕赵医学针灸专著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将对灸法的传承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故乐为之序。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

中国针灸学会灸疗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针灸学会会长

吴焕淦

2021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