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取穴精简

2.取穴精简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所论疾病数达百余种,其常用穴位数共计27个,以四肢及躯干的穴位较常用,每种疾病仅用1~3个穴位,其中背俞穴和募穴使用较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难经·七十六难》所述:“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灵枢·卫气》记载:“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这些论述都说明俞穴和募穴与脏腑之气密切相连,故临床上脏病(阴病)多用背俞穴,腑病(阳病)多用募穴,二穴亦常配合使用,以达协同之效。

窦材治疗脾病多选用胃之募穴——命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而最善用命关穴。《扁鹊心书》言:“命关二穴,在胁下宛中,举臂取之,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治疗神智病及心病,窦材常选用心之募穴——巨阙穴,心之背俞穴——心俞穴。治疗肺病,窦材则多选用肺之募穴——中府穴,肺之背俞穴——肺俞穴,以及天突穴。若疾病病位在肾,窦材则常选用小肠募穴关元穴、肾俞穴、石门穴。虚性便秘或泄泻,窦材常用神阙穴。此外,窦材认为《素问》所云之尸厥,是“由忧思惊恐,致胃气虚闭于中焦,不得上升下降,故昏冒强直”,主张仅灸中脘五十壮即可治愈。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手太阳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交会穴,故治疗胃气郁闭,选用中脘穴可以通调中焦气机,气机调畅厥证自愈。又如喉痹之证,窦材认为其病乃是肺肾气虚,风寒侵袭所致,“此病轻者治肺……灸天突穴五十壮亦好”。又如《扁鹊心书·风狂》记载:“此病由于心血不足,又七情六欲损伤包络,或风邪客之,故发风狂,言语无伦,持刀上屋。治法:先灌睡圣散,灸巨阙二三十壮,又灸心俞二穴各五壮,内服镇心丹、定志丸。”《扁鹊心书》中所论风狂病,是由于心血不足后复被情志所伤,或外感风邪,包络损伤所致。在治疗时,辨为心病,仅选择心之募穴巨阙穴、心之背俞穴心俞穴,俞募配穴再配合丹、丸之剂,便可治愈。由此可见,窦材仅用一二穴便可治好疾病,足见其医道精湛,取穴精简。其治病多选用任脉、膀胱经及督脉等穴,其常用腧穴详见表1。其常用穴位的主治疾病及灸法用量,详见表2。

表1 《扁鹊心书》中窦材常用穴位

img

表2 窦材所选穴位主治病证及常用艾灸量

img

续表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