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默在传承《黄帝内经》和《难经》针刺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明确指出了针刺补泻法主要在于手法的操作。在《针经指南》中记录了大量有关针刺补泻方法及原理的论述,对“寒热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及“手指补泻”等补泻手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适宜临床应用,为金明时期针灸学术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