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遵惠
管遵惠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在结合徐疾、提插、捻转、九六、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法、泻法的同时,加入了震刮法,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管氏手法。其烧山火手法操作要点是降阴、徐疾、捻转、九六、迎随、震刮、呼吸和开阖诸法配合使用。针刺时,先浅后深,使针着力于深部,徐内疾出,从阳引阴,将天部阳气逐层引入地部。在得气基础上结合捻转之补法,均行九阳数,但不可拘泥,也可用九的倍数。在行针时,要使针感方向顺着经脉循行方向,即随而济之。同时,亦可用刺手震刮针柄30~60次,促进热感的发生,在进出针时要运用呼吸和开阖补泻之补法。透天凉操作要点为升阳。针刺时,先深后浅,使针力着重于表层,将针直刺入地部,然后分3次,经人部、天部提出皮肤外面,疾内徐出,从阴引阳,将亢盛的火气,由地部逐层引导至天部而泻之。在得气的基础上行捻转泻法,退针时于地、人、天三部行捻转或提插泻法2次,行六阴之数,使针感与经络运行方向相反,同时,亦可用刺手震刮针柄30~60次,在进针和出针时结合呼吸补泻和开阖补泻泻法操作。
各针灸名家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补泻手法均有不同的见解。陆瘦燕尊《针灸大全·金针赋》原旨;管遵惠则提出将降阴、阳升和震刮手法分别融入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中;郑魁山注重押手的运用,在操作中运用押手揣穴、按穴和闭穴,并促进针感传导与热感、凉感的产生等。但他们对两种补泻手法亦有共同之处,烧山火都以下插、向内用力为主,即重插轻提,透天凉以以上提、向外用力为主,即轻插重提,在提插的同时要配合捻转补法或搓法、刮法,促进热感、凉感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他们综合运用如呼吸补泻、徐疾补泻、九六补泻、捻转补泻和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充分重视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病机特点,选取适宜的腧穴,对针感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可见,烧山火、透天凉两种手法是由呼吸补泻、提插补泻、九六补泻、开阖补泻等单式手法综合运用的复式补泻手法,在得气的基础上,把握操作的关键要点多可产生热感、凉感,进而达到明显的取热或泻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