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默著述之思考

第二节 窦默著述之思考

窦默作为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医家,其学术思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元明时期针灸学的发展,也为整个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其总结之针刺补泻手法、腧穴主治配伍等理论无不为后世医家所重视,亦有众多医家对其学术理论加以总结、传承与发挥,笔者就窦默之著述探讨一二。

李宝金、刘清国等全面检索记载窦默著述较为具体的相关书目6部(明代殷仲春著《医藏书目》、清代钱曾著《读书敏求记》、清代钱大昕著《补元史艺文志》、日本丹波元胤著《中国医籍考》、日本冈西为人著《宋以前医籍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编《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对其所载内容进行对比参照,并结合黄龙祥教授对窦默针灸著作之研究成果,整理出汇聚窦默学术思想相关著述主要篇目涉及《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标幽赋》《流注八穴》《铜人针经密语》《六十六穴流注秘诀》《窦太师针灸》《疮疡经验全书》7种。其中《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标幽赋》《流注八穴》等篇目被收录于《针经指南》单行本及窦桂芳《针灸四书》合编本。《铜人针经密语》《六十六穴流注秘诀》已佚。《窦太师针灸》经黄龙祥考证可能为《针灸集要》卷首的《窦太师秘传》。《疮疡经验全书》初见于明代殷仲春所著《医藏目录》,再见于清《四库全书提要》,《四库全书提要》描述其“或即梦麟私撰,托之乃祖也”。《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此书乃窦梦麟所写,托名窦默所著,而干祖望先生经多方考证论述此书为明末之作,非属窦默之作。综上,研究窦默之著述应从《针经指南》《针灸四书》及《针灸集要》等著作入手,而《针灸集要》已佚,故着眼《针经指南》《针灸四书》进行查考。

《针经指南》收录于元代窦桂芳所编之《针灸四书》中。本书序载“至元丙子以来,余挟父术游江淮,得遇至人授以针法,且以《子午流注》《针经》《窦汉卿指南》三书见遗”,可推窦桂芳将窦默《针经》《窦汉卿指南》两书参合汇成《针经指南》,并“与所遗《子午流注针经》及家世所藏《黄帝明堂灸经》,庄季裕所集《灸膏肓法穴》,四者之书,三复校正,一新板行,目是书曰《针灸四书》”。《针经指南》所载篇目含《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直说》《络说》《交经辨》《气血问答》《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流注八穴》《真言补泻手法》《夫妇配合》《古法流注》《杂忌法》《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冬至叶蛰宫说》《太一血忌之图》《附针灸杂说》等。黄龙祥经考证认为《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及《冬至叶蛰宫说》乃抄自金大定五卷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李宝金等全面探析相关著作认为《附针灸杂说》亦为窦桂芳摘录自《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而非窦默所著述。故本书记述着眼之重点亦在其针灸二赋、交经八穴、补泻之法等内容,其余篇目涉及较少。

笔者察今之关于窦默学术思想之研究,以《针经指南》为最多,实则除《针经指南》外,元末针灸医家王国瑞所著之《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于窦默针法之研究亦颇为重要。据史料载,王国瑞之父王开曾跟随窦默学习针术二十余载,尽得其传,王国瑞自幼从父学医,亦为窦默针法之主要传人。吴绍德、李鼎等学者考证认为王国瑞所著之《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部分篇目为其继承窦默学术思想,并加以发挥之作。黄龙祥亦认为该书主要内容系传述、发挥窦默之针术,提出该书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针经指南》之缺漏。是故欲明窦默学术思想之传承脉络,仍需深入考证更多医籍史料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