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 不寐
王某,男,65岁,河北正定人。就诊时间:2020年12月2日。
主诉:失眠3年,加重1月余。
现病史:患者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未经系统治疗。1个月前症状加重,每晚睡眠时间约4个小时,耳聋多年,易出汗,常于清晨感觉胃脘嘈杂,便溏,小便可。曾就诊于我科,治疗后,患者自觉胃部较前舒适,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故再次来我院正定门诊就诊。现主症:每晚睡眠时长约6个小时,入睡可,睡眠平稳,偶有汗出。纳可,无胃部不适,二便可。
既往史和其他病史: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高血压史10余年。
体格检查:T 36.3℃,BP 150/88mmHg,P 72次/分,R 18次/分。舌体瘦,色暗红,苔薄,脉沉弦细。
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不寐,阴虚火旺证。
西医诊断: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病。
治疗:
将艾条截取成约5cm的小艾条,点燃后放于单孔艾灸盒中。于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等穴放置灸盒,以患者自觉耐受热度为准,外层覆盖灸毯,给予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当患者自觉热度下降时,取下艾灸盒,治疗结束。每次灸30分钟,每天1次,1周5次,每5次为1个疗程。
按:《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的阴阳理论是对睡眠认知的核心与基础。营卫失调,阴阳失衡,则导致不寐。不寐表现为睡眠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患者的正常需求,从而造成痛苦,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失眠的西医治疗分为两类,一是药物治疗,一是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褪黑色素类以及抗抑郁药物等。
《扁鹊心书》云:“虚病多般,大略分为五种,有平气、微虚、甚虚、将脱、已脱之别。”本例患者年老体虚,易汗出、不寐,属阴虚火旺之证。《扁鹊心书》云:“盖肾脉贯咽喉,系舌本,若肾水枯涸,不能上荣于口,令人多饮而小便反少,方书作热治之,损其肾元,误人甚多。正书,春灸气海三百壮,秋灸关元二百壮,日服延寿丹十丸,二月之后,肾气复生。”患者又患糖尿病多年,久病及肾。总体病证属于阴虚火旺,阴虚则阴不敛阳,阳不入阴,故而出现不寐、胃脘嘈杂、易汗出等症,应滋阴补虚、以降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