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简介
2025年08月10日
一、生平简介
窦默(约1196—1280年),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金元广平郡(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人,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窦默“幼好学,善读儒书”,其叔父欲“令习吏事”,窦默认为此“趋近利而弃远图,非计也”,故“不肯就”。窦默早年逢金元战乱,19岁被元兵俘后逃脱归乡,家破母亡,遂向南渡过黄河“依母党吴氏居三年”,遇到清流河(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乡附近)医者王翁,与其女婚配,始学方脉之术以医为业。约36岁时,窦默遇“山人”宋子华,初得《交经八穴》抄本。1232年,蒙古军攻破河南,窦默避乱至蔡州(今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辖县汝南县),遇到山东名医李浩,学得铜人针法及四十三穴。后再逃难至德安府(今湖北省安陆市),遇到孝感县令谢宪子,学习理学。至战乱稍平,“北归隐于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改名窦默,继还肥乡,“以理学教授诸生,以针术行医自给”。元世祖忽必烈遣召,默改名易字,隐而不就,后不得已任元,深受忽必烈器重,受命教皇太子,拟授太子太傅,因坚辞不受改授翰林侍讲学士,后加授昭文馆大学士。死后追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后人多尊称为“窦太师”或“窦文正公”。
窦默在针灸医学方面,充满了革新精神,彰《黄帝内经》《难经》之微,钩沉索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针法活人甚多”,并传授于王开父子、许衍、刘执中、罗天益、郑琪、朱彦晖和肥乡好学者等。其对针灸医学有着创造性的卓越贡献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