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扁鹊学派,学术争鸣相关
2025年08月10日
三、秉承扁鹊学派,学术争鸣相关
李伯聪教授在其《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一书中,对扁鹊学派及扁鹊学派传人做了专题研究论述。其认为中医学的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学术争鸣,扁鹊学派和黄帝学派是最早的两大学派,扁鹊学派成立于春秋末年,黄帝学派创立于战国中后期。在春秋末年至东汉末年这个时间,扁鹊学派享有最高的声誉,产生影响最大;从三国至隋代,黄帝学派影响呈上升趋势,扁鹊学派影响呈下降趋势,此时二者的声誉、力量、影响相当;从唐初至宋代,黄帝学派占“压倒优势”,取得“医道正统”的地位,扁鹊学派力量衰微,至南宋而终结。
北宋时期,官府设置了医籍整理机构,成立校正医书局,其刊正、刊印医书,影响很大。馆阁官员林亿在为《素问》《伤寒论》《金匮玉函经》《脉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书写序时,极力推崇岐黄的思想。窦材作为扁鹊学派医家,在《扁鹊心书》开篇论述道“后世仲景采《内经》外感风寒之旨,附以己见,定立方法,及采杂证七十余条,集为《伤寒》《金匮》。后之学人,咸遵守莫敢移易。殊不知伤寒既有多证,《内经》自然该载,何必牵扯种种杂病,以为伤寒,误人不少……嗣后叔和、思邈又附益之,障蔽圣经,遗讹后世”等诋毁前人的描述,猜测此与学派之争不无关系。《扁鹊心书》成书于1146年,但《宋史·艺文志》并未记载,此书在南宋时应未刊行,最终也未能“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窦材成为最后一位扁鹊学派的医家,《扁鹊心书》也成为最后一部扁鹊学派的著作,扁鹊学派至此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