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推崇毫针
针法在《黄帝内经》《难经》时期为九针并举,临证分病、分证、分类运用不同的针具进行治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针具也更加精细。针具早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就有详细记载,从镵针到大针长短不一,形状相异,各有特点,用途不同。在九针中,窦默尤其注重毫针,毫针细微,下针轻巧,创伤性小,便于携带,加之其所处之年代,战乱纷纷,毫针最适合快速治疗,故窦默推崇毫针。如赋文所云:“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此对毫针的功用进行了全面概括的论述,认为毫针虽小,但治疗范围甚广,几乎无疾不医,所治疗病种包括了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针经指南》一书,对毫针的进针手法(如基本手法、补泻手法),针刺的治神与得气,针刺异常情况发生的预防与处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