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急性腰扭伤

案例2 急性腰扭伤

王某,男,43岁,河北沧州人。就诊时间:2019年3月15日。

主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

现病史:1天前因搬重物时不慎出现腰部疼痛剧烈,俯仰转侧困难,不敢站立和行走,咳嗽、翻身时症状加重,无下肢疼痛麻木,发病后患者卧床休息,局部敷药治疗无明显效果,遂来我科就诊。

既往史及其他病史: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T 36.3℃,BP 132/90mmHg,P 74次/分,R 18次/分。神清,痛苦病容。脊柱无侧弯,S4棘突及椎旁左侧压痛,左侧腰肌紧张,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前屈受限。舌质暗,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无异常。

中医诊断:腰痛,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

治疗:

针刺治疗。针刺取穴:水沟,阿是穴,委中(双),承山,S4、S5双侧夹脊穴。操作:先取水沟穴,施以捻转泻法强刺激,留针10分钟,期间行走并活动腰部,嘱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腰痛部位。起针后俯卧位,先针刺委中、承山,之后针刺其余穴位,阿是穴行捻转泻法,其余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起针,起针后痛点刺络拔罐,留罐5分钟起罐。针刺1次后,患者腰部活动受限明显缓解,局部仍有疼痛不适,但行走如常。又依前法针刺2次,患者痊愈。

按:该患者急性起病,腰椎小关节紊乱,伴腰部肌肉痉挛,治疗首先在于调理气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水沟穴强刺激激发全身经气通络止痛,留针期间引导患者活动患部,如腰椎的屈伸旋转,注意精神放松,心境平和,并意守病灶区域,因而快速起效。起针后,针刺承山、委中为激发膀胱经经气,“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可循经治疗腰部疼痛,针刺各穴务使得气,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以增强针感。取阿是穴、腰椎夹脊是为改善局部循环代谢,祛瘀止痛,痛点刺络拔罐意在“祛瘀生新”进一步活血理气止痛。故治疗1次症状改善,巩固2次痊愈。该患者起效的关键,一是治神,包括医者注意力集中,同时通过对患者的宣教引导将意识集中在病所,即“以针领气,气随针动”,整个治神过程,以医者为主导,患者配合即可;二是得气,仅仅治神还不够,得气是取得疗效的保障,否则针效减半。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发生在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和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因负重过度、用力过猛、姿势不当、跌扑损伤等原因导致,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行走、翻身困难。其疼痛多为持续性,且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无法缓解,在咳嗽等负压增大的情况下会加重疼痛,常规止痛药治疗一般无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属于中医学中“岔气”“闪腰”和“伤筋”的范畴。中医药在此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中针灸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证时,先取水沟或腰痛穴等做针刺运动(针刺后运动患部),以激发督脉、膀胱经经气,然后给予疼痛部位针刺及微波、激光等理疗,对有明显的小关节紊乱者,可行整脊复位等手法治疗,采用按揉、弹拨和斜扳等复式手法,除此之外,中药外用贴敷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及活动受限均显著减轻,一般应再巩固治疗几次,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