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辨证施治,内科杂症为主
2025年08月10日
2.临床辨证施治,内科杂症为主
窦默不仅针灸基础理论根基深厚,而且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在治疗原则方面,他吸取了《黄帝内经》《难经》的精华。《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窦默认为:“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又《难经·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与《针经标幽赋》中“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皆是一脉相承。窦默在《针经标幽赋》中列举了十余种内科疾病的针刺疗法,其中不乏中风等重症。治疗时,窦默绝大部分都是依据“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原则循经取穴,并以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为主。如虚弱劳损类的疾病用胃经的募穴天枢来治疗,心胸胀满用肝经的原穴太冲治疗,等等。而在针灸医案中,窦默记载其师用针之法,来说明针灸治病的神奇作用。如针刺“少阳与交别”,使“聋夫听夏蚋之声”,如今治疗突发性耳聋也多取听会穴、阳池穴,疗效颇佳。至于“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是用温针以补之,使营血卫气调和。“阴阳维而下胎衣”,是指泻肾经的照海穴,补三焦经的外关穴,有下胎衣的作用。此与补大肠经的合谷穴,泻脾经的三阴交穴,有异曲同工之效。因为胎儿乃精血形成之物,妇人常多气少血,孕妇之血更当补而不当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