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手法诸多

三、针刺补泻,手法诸多

“烧山火”和“透天凉”是临床常用的复式补泻手法代表,分别由徐疾、提插、捻转、九六、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法或泻法组成。两种手法一阴一阳、一凉一热,在《黄帝内经》论述的基础之上,经后世总结发展而成。《素问·针解》有云“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明确提出针刺可使患者产生温热、凉爽两种不同感觉,以达到治疗虚寒证及实热证的目的。金元时期,窦默在《针经指南》中以歌赋形式高度概括取凉取热的操作方法“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在《针经指南·真言补泻手法》中进一步提出“寒热补泻”,详细描述了补泻手法的操作方式。直至明代,“烧山火”“透天凉”之名方在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中被明确提出,其后《奇效良方》《针灸聚英》《针灸问对》《医学入门》及《针灸大成》等书对两法的操作均进行了阐述与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