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视医德修养,树立名医典范
窦默自幼习儒,19岁始学医,于学医之前,其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已达十余年,其后由“伊洛程张义理之学”又进于朱子理学,程朱理学贯穿窦默一生,其系统的为学之法、治学之方和细致的哲学思辨,为窦默解读针灸经典、总结师传经验并形成自身针灸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道德修养与政治才能也得到了充实与提升,其医德、医术亦得到了塑造与锤炼。《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载“乡好学者来问经书,疾病者来求医药,率皆欣然应答。人无贫富贵贱,视之如一。针石所加,医药所施,病辄痊安,而未尝有一毫责报之心,久之道誉益重”,将窦默医技之高超、医德之高尚彰显无疑。窦默既为一代名臣,为官清廉,敢于谏言;又为一代名医,针技超群,医德高尚。作为我国针灸史上铮铮有声的学者之一,窦默为后世业医之人树立了大医之典范,吾辈当以其为指引,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