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治缓图,各有所异
《扁鹊心书》中“要知缓急”“五等虚实”部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治则理论,是符合“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思想的,无疑是十分科学的。现代医家汪有民教授指出急治与缓图原则,首先是给辨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辨证时要详审和评估病情之轻重、急缓、久暂、强弱、勇怯等病势及体质、性格的个体特异性,为确立治疗原则、选方遣药提供依据。概言之,外感病(伤寒、温病)、内伤病急性发作,体质壮盛者,脾胃强实者,纯实、纯虚、纯寒、纯热者,可考虑急治,如高烧、昏厥、血症、哮喘、呕吐、泄泻、痫症、中风、真心痛等。内伤的慢性病,外感病、急性病缓解期与恢复期,久病,体质羸瘦,脾胃虚弱,虚实寒热错杂等可考虑采取缓图的治疗原则,如结核病、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在采取缓图时,须向患者解释清楚,疾病痊愈,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患者对疗效不要期望过高。否则,数剂不效,患者就可能另投他医,频繁更医就会延误治疗时机,对患者不利。姜春华教授提出“截断扭转法”的治疗思想,其目的是能迅速消减病势,体现了急治的治疗原则。岳美中教授主张治疗慢性病用药宜小剂量久服,通过渐积,慢慢起效,以图促进抗病能力的再生,他形容这种治法,“如春起回温,暗然而彰”。这实际上就属于缓图的治疗原则的运用。余小萍、方祝元等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将哮病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发作期又再辨证分为:寒哮,系寒痰伏肺,肺失宣降所致,选用射干麻黄汤加减;热哮,系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所致,选用定喘汤,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痰哮,系痰壅气道,肺失肃降所致,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风哮,系宿有痰浊伏肺,风邪入侵,或阴虚血少,虚风内动所致,选用华盖散加减;哮病日久,必致正虚,大发作时往往邪少虚多,肺肾两亏,痰浊壅盛,甚至出现张口抬肩、面青肢冷汗出、脉浮大无根的喘脱危症。缓解期可继续辨证分为:肺虚,当补肺固卫,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脾虚,当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肾虚,当补肾摄纳,方用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三种虚证往往夹杂出现,只是偏重不同,因此,哮病缓解期的治法为健脾补肾、补肺益气。喘脱危症时当扶阳固脱,镇摄肾气,留一分元气,存一分生机。为避免喘脱的出现,在缓解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更要继续服药调理肺脾肾三脏,补益摄纳,以培本固元,增强体质,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现代临床上常有“冬病夏治”一说,慢性呼吸道疾病在秋冬易发,那么在春夏的缓解期便应及时用药调理,打好基础,比如三伏贴就是“冬病夏治”的代表。除此以外,慢性病的缓解期还可以服用膏方、丸药调理,以期温和滋补,缓缓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