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禁忌,遵于《内经》

4.太一禁忌,遵于《内经》

针灸禁忌自古有之,禁忌的内容涉及针刺穴位、针刺部位、操作方法、针刺时间、患者状态、患者脉相、针刺深度、针刺方向等方方面面,其中针刺时间禁忌涉及内容众多,常见的有虾蟆忌、人神忌、尻神忌、太乙忌、建除忌、血忌等。随着科学日益昌明,这些关于时间禁忌的内容大部分都存在较大争议,因此目前这些时间禁忌在临床中应用较少。由于受所处时代的影响,窦默注重针灸的时间禁忌,在其著作中涉及时间禁忌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内容沿用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临床实践,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针经指南》一书中专门收录有《杂忌法》一章,其内容大部分是论述时间禁忌的。在窦默的年代,虾蟆忌、人神忌、尻神忌、太乙忌、建除忌、血忌等均早已经出现,但窦默只是对太一忌即太乙忌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引图说明,足见其重视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太一忌源出于《黄帝内经》。此外,窦默本身是儒家理学的传人,儒家理学对《周易》及数术方面研究较为深刻,而太一忌基本讲的是时间与针刺部位禁忌的关系,即在某一时间段内,不能针刺身体的某个部位,其理念很容易与后天八卦相合,其表达形式又与后天八卦数术的形式较为相似和接近,很容易套用到理学的系统之中,因此独受窦默的青睐。窦默的这种理论倾向,在王国瑞所传出的飞腾八法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尽管该禁忌受到窦默的重视,但由于现代研究很难证实其实用性,因此临床已经基本不再使用。

对于常见的有虾蟆忌、人神忌、尻神忌、太乙忌、建除忌、血忌等时间禁忌,自古就有很多争议。有的医家如孙思邈等的态度是置而不论;有的医家认为有些可遵守有些则不必遵守,特别是急危之症时不必拘泥于这些禁忌,其代表医家如杨继洲等;还有一些医家如高武等则持鲜明的反对态度。现代对这些禁忌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同道认为这种禁忌缺乏科学性,无须理会,但也有少数同道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研究,多从“宜”“忌”两个方面进行推导,认为按时开穴属于“宜”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证实,那么“忌”的方面也不应该一味否定。还有同道采用统计的方法对“宜”“忌”进行了完整的时间周期对比,发现两者是基本统一的。现在只有极少数医家还在遵循这些禁忌,认为这些禁忌有一定临床意义。笔者认为任何事情在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前都不能轻易否定和肯定,就笔者个人临床体会而言,治疗一般非危急重症的疾患时,违反这些禁忌可能会对临床效果有一定影响或出现出血等一些不良反应,但尚未见到因此而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由于这类禁忌名目错综,尚未形成有效的观察数据,因此无法断下结论。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人体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应用到临床中,时间针灸理念也逐渐受到了广大针灸医家的重新审视。窦默作为元代的名臣、著名的针灸家,在时间因素对针灸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实践和归纳。通过对窦默的生平和对他的针灸理论的研究,不难发现,窦默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顺势而为为手段,将时间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应用于针灸临床中。窦默重视实际,尊古而不泥古,在继承发扬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还根据实际情况对经典理论进行了适当的发展创新。如“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的提出即是在经典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来源于经典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的有机结合,因此有其坚韧的生命力。尽管在其论述当中也有一些不能被现代人认可的内容,如太一忌等,但其理念相对于虾蟆忌、人神忌、尻神忌、建除忌、血忌等其他时间禁忌更明显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医观念,也更易于被医者理解和接受。这些时间禁忌虽然目前临床应用者无几,但仍受到一些针灸同道的重视,在逐渐开展相关内容的研究。

总之,在窦默的针灸理论中,各个方面均体现出了治疗力求与时间相应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相关研究的成果也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西医学及针灸临床当中。生命状态节律性变化的更多奥秘也必将会不断被揭示出来,时间因素在针灸学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也必将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家的重视,相关成果必然会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