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水肿
此证由脾胃素弱,为饮食冷物所伤,或因病服攻克凉药,损伤脾气,致不能通行水道,故流入四肢百骸,令人遍身浮肿,小便反涩,大便反泄,此病最重,世医皆用利水消肿之药,乃速其毙也。治法:先灸命关二百壮,服延寿丹、金液丹,或草神丹,甚者姜附汤,五七日病减,小便长,大便实或润,能饮食为效。惟吃白粥,一月后,吃饼面无妨,须常服金液丹、来复丹,永瘥。若曾服芫花、大戟通利之药,损其元气或元气已脱,则不可治,虽灸亦无用矣。若灸后疮中出水或虽服丹药而小便不通,皆真元已脱,不可治也,脉弦大者易治,沉细者难痊。
按:水肿是因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致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窦材认为“此证由脾胃素弱,为饮食冷物所伤,或因病服攻克凉药,损伤脾气”所致。脾肾阳虚,阳不运水为其病本,与脾肾关系密切。脾肾之阳气不足,中焦不得温煦,脾运失司,以致病程持续性进展。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输送水谷精微于脏腑,脾运健旺,脾阳充盛则能防止湿、饮、痰等的生成,而其功用正常均赖于肾阳的推动,诚如《景岳全书》云“五脏之阳气,非此(肾)不能发”。肾脏为先天之本,其主封藏以固摄先天元气,主命门之火以蒸腾气化,主宰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保持代谢平衡,其功能正常亦赖于脾胃所化之精微物质所滋助。是故言脾非肾脏先天元阳之气温煦则运化无力,肾非后天脾脏五谷之气滋助而供给无源。脾阳受损,以致脾之运化功能失职,则“行津液”“灌四旁”失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成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谓也。窦材认为命关穴能接脾脏真气,温补脾阳,故选用此穴施灸。
《针灸甲乙经》谓食窦(命关)乃足太阴脉气所发之穴。《扁鹊心书》曰:“命关二穴,在肋下宛中,举臂取之,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此穴属脾。”故有健脾渗湿之功,而愈水肿。窦材属温补学派,在《扁鹊心书》中提到用命关穴治疗疾病有36处,列举了8则使用艾灸命关穴的医案。窦材认为人体元阳易伤,因而重视保扶阳气,尤其重视温补脾肾之阳。而又因为命关“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此法试之极验”。凡是经过辨证病变脏腑属于脾者皆可以通过此穴调治。窦材温补脾阳用命关,脾经名穴很多,如公孙、三阴交、血海等,而他唯独选在胸腔上不为一般医者注意的食窦穴,是因为这里是人体宗气所居之处。窦材选用灸命关二百壮,接脾脏真气以补脾阳。
《扁鹊心书·窦材灸法》记载的12种属于脾的疾病中,有10种疾病皆选择灸命关穴,如“水肿臌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关元三百壮,以扶肾水,自运消矣”,涉及水肿、泄泻、暑湿发热、中消、反胃、黄疸、内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