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整体观念,兼备针灸宜忌

3.把握整体观念,兼备针灸宜忌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由多个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月满则海水西盛”,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则“人血气积,肌肉充”,“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朔是每月初一,月相是新月,人体气血开始由虚转实;望是每月十五日,月相为满月,气血状态为实。朔望都不宜补。弦分上下,上弦是每月初七、初八,下弦是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晦则是每月三十,这些时候人体气血为虚,不宜泻。窦默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天人合一学说为指导,提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此句即是整体观念的具体表现。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为和,人体头面则为天,下肢为地,躯干为人。十二经脉之气阳降阴升,阳经同阴经相接,如环无端,运行不息。“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冷”,“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均指出自然界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之更,一月之中有月圆、月晦之分,一日之中又有日出、日落之别,而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及脏腑的功能活动也会随着日月、寒温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盈亏、盛衰。因此,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时令、季节、地理环境以及患者个人的体质、病情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