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经论治

三、辨经论治

针灸是通过经络穴位而起作用的,所以针灸临床除了辨病和辨证外,还必须辨经,进一步确定病与何经相关,应该取何经何穴进行治疗。经络证治是针灸临床最重要最鲜明的诊疗特点,其重要性恰如窦材所言:“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系统遍布全身内外上下,通过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发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而不同的病证对应不同的经络系统,这就要求在治疗疾病时需先辨别经络,再选穴施治,故《灵枢·卫气》说:“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外科大成》云:“人生之有经络,犹地理之有界分,治病不知经络,犹捕盗不知界分……惟经络一明,然后知症见何经,用何经之药以治之,了然无谬。”清代胡珏同样提出:“经络不明,何以知阴阳之交接,脏腑之递更,疾病情因从何审察。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尚不肯讲求用药误人全然不辨。”因此针刺治病必须通过辨证取穴,或是按病变部位循经辨证,或是按症状进行脏腑辨证,方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家研究证实循经辨证取穴治疗疾病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彭静山治疗疔毒时,根据病发部位及经脉循行进行辨经论治,选取起止穴,效果显著。我们在临床中,选穴要针对辨证服从治则,一经中穴异而治同,选穴配伍,当权衡利弊而定取舍。在治疗脑病时取穴精简,注重腧穴的特异性作用,讲究用穴同中求异之精,组方穴少之简,强调抓住病机关键进行辨证论治,方能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