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天人合一,倡用子午流注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传统医学最基础的指导思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提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八正神明论》中关于月节律的描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日节律的描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上述论述均体现了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其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的各种特征在人体中也有相应的表现。因而,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等自然节律也一定会对人体产生影响。窦默是著名的医学家和理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观,提出针灸治疗应顺应和利用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以趋利避害,如根据季节变化采取“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根据月周期提出“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据日节律强调“午前卯后适宜温补,离左酉南适宜泻热”,这些均体现了窦默对人的生理状态随自然界的节律变化而变化具有深刻认识,并据此提出顺应自然界节律变化的治疗思路和宜忌。
窦默还非常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的影响,其按时取穴思路在《针经指南·针经标幽赋》中有多处体现,现代临床常用的子午流注纳子法和纳甲法的思想在窦默时代已经成型。笔者研究团队受窦默思想影响,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认为,人体气血状况直接受自然界中各种节律性变化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刺治疗也要考虑时间因素。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言:“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在临床上,发病有时的疾病,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疗效可靠。对于发病时间规律特征不明显的疾病,在子午流注开穴时针刺疗效较好,因此选择与疾病相关性强的穴位,然后选择该穴开穴的时间进行治疗,则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称此为“穴证相合”。如果子午流注所选穴位与病证没有关系,则为“穴证不符”,如果无法找到穴证相合的穴位,或其开穴时间不适宜临床治疗,就不用子午流注针法。另外,我们为顺应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有时并不刻意推算所开穴位,而是针对常见病,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治疗。如根据上午9时至11时胃经最旺、11时至13时脾经最旺的规律,对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我们尽量选择该时间段并以该经的穴位为主进行治疗,也常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