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徐凤

2.徐凤

徐凤对窦默针法极为尊崇,其《针灸大全·卷二》全文记载了窦默《针经标幽赋》,并详加注释。《针灸大全·卷四》又专论窦默提出的“流注八穴”。以窦默针法为宗,是徐凤的主要针灸学术思想。徐氏阐发子午流注针法,推崇按时取穴,他还撰有《论子午流注之法》一文,对子午流注的要领做了深入的阐述,另外徐凤倡用灵龟、飞腾针法。《针灸大全·卷四》中说:“愚谓奇经八脉之法各不相同。前灵龟八法,有阳九阴六、十干十变开阖之理,用之得时,无不捷效。后飞腾八法,亦明师所授,故不敢弃,亦载于此,以示后之学人。”徐凤所倡用的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现在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徐凤在《针灸大全》首次提出了“灵龟八法”。他认为子午是昼夜阴阳消长的枢纽,概括了阴阳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流注指气血循环的去留关系,流往者为阖,注往者为开。徐凤清楚地阐明了子午流注是以时间推移的变化,作为推算经络穴位气血开阖依据。灵龟八法的时间穴位按六十天一个轮回,配合时辰、天干、九宫数纳卦开穴。如:坎一配申脉,坤二五配照海,震三配外关,巽四配临泣,乾六配公孙,兑七配后溪,艮八配内关,离九配列缺。这八个穴位的配对组合构成了灵龟八法的时间穴位,公孙配内关、内关配公孙、照海配列缺、列缺配照海、申脉配后溪、后溪配申脉、足临泣配外关、外关配足临泣。每一组配对穴位里第1个穴位是主穴,第2个穴位是配穴,必须同时使用。“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疴,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和。”其具体相合部位是:公孙、内关合于心胸胃;后溪、申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外关、足临泣合于目外眦、颊、颈、耳后、肩;列缺、照海合肺系、咽喉、胸膈。欲熟练运用灵龟八法的时间穴位开穴法,必须首先掌握干支的阴阳属性和六十甲子的相关知识,其次要掌握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方法,再者要牢记八法日干支代数,最后是八法时干支代数等基础知识。

徐凤拓展了窦默倡导的交经八穴的临床应用范围。窦默《针经指南》中的“交经八穴”列出了213个主治病证,而徐凤《针灸大全·卷四》的《八法主治病证》中则增为234证。窦默将八脉交会穴分为四组,两两相配,每穴有20~30个主治病证。若为该穴的主治病证,则以该穴为主,相配另一穴为合,每证只取八脉交会穴中的两穴,此即为“主合相配”。而徐凤则将八穴分别论述,每穴分别主治20~30个病证,不同的病证配以不同的应穴,此应穴既可以是八脉交会穴,也可以是经络上的其他穴位。徐凤在《八法主治病证》中说“以上八脉主治诸证,用之无不捷效,但临时看证,先取主治之穴,次取随证各穴而应之。或行针或着艾,在乎用之者之能以临时机变,活法施之,不可独拘于针也”,强调辨证取穴,灵活施治。徐凤提出的主应相配的取穴法,较窦默所述更为全面,而或针或灸的治疗方法,也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