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扶阳,治病保健

二、灸法扶阳,治病保健

灸法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扶阳的特性在《本草纲目》中对于“艾”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窦材重用灸法,也因应用灸法可以固护、调理人体一身之阳气,其扶阳思想与其他思想既一脉相承又相互联系,其在辨证论治中可体现于温补脾肾之阳,而在针灸施治中最能体现扶阳思想的则是灸法。窦材不仅指出当时苦寒治病的弊端,还使古代及现代医家受此启发,很好地将扶阳思想应用到疾病治疗中。现代学者发挥此理论,在临床中使用灸法治疗疾病,效如桴鼓,尤其是经常使用灸法治疗阳虚型患者,恰与其扶阳思想相对应。现代研究表明,扶阳火艾灸治疗阳虚型癌因性疲乏疗效优于单纯火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将艾灸、特制扶阳药酒、火疗、推拿结合在一起,通过刺激督脉及足太阳经经气,可以激发人体一身之阳气,而达到温通经脉、固本培元的作用,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窦材认为“大病宜灸”,因此,在疾病治疗中动辄百壮,而灸数与人体阳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现代学者也开展了对于灸量的研究。此外,窦材是根据不同年龄、部位选择艾炷大小,如“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种、体质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灸炷,灸治时间则以患者感觉为主,切忌为盲目追求“重灸”疗效而忽视患者感受,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外,“灸时用百壮”虽有言过的可能,但是该提法可为现代疾病治疗提供思路,如目前临床灸法治疗疾病常选穴较多,且每穴常灸15~20分钟,可能收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可遵此思路,治疗中精选穴位且每个穴位多施灸以观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