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0 尿失禁
王某,女,66岁,河北邢台人。就诊时间:2016年11月17日。
主诉:不自主排尿3年余,加重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在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出现尿失禁,伴有尿频、尿急,腰部酸软不适,小腹坠胀感明显。1个月前症状加重,遇劳则甚,兼见怕冷,四肢无力,肢体末梢发凉,待至夜间因小便次数增多而严重影响睡眠。尿常规检查显示无异常,尿细菌培养显示阴性。现症见:不自主漏尿,伴尿频、尿急,精神差,恐大声讲话、咳嗽,偶有腰膝酸软,小腹坠胀,四肢发凉,精神疲乏,纳寐尚可,大便调。
既往史及其他病史: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T 36.5℃,BP 130/85mmHg,P 72次/分,R 18次/分。舌淡白,苔薄,脉弱。
辅助检查: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尿液细菌培养(-)。
中医诊断:遗尿,气虚证。
西医诊断:尿失禁。
治疗:
针刺关元、中极、气海穴,行补法,将6段长约3cm的艾条一端点燃后,均匀置于灸箱中固定,放于患者腹部,用滤布将灸箱顶部及周围覆盖,治疗40分钟后,当患者自觉无热度时,将其取下。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患者自诉小腹坠胀、小便频数减轻,遗尿次数减少。3个疗程后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不自主排尿明显好转。治疗6个疗程后自诉症状基本消失,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老年尿失禁属于一种经尿道漏尿的现象,不受患者主观控制,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本病因患者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导致膀胱约束无权而产生,主要表现如突然感到强烈的小便冲动,或当弯腰、咳嗽或活动时,出现没有任何预警的漏尿现象,可伴发皮疹、皮肤感染等皮肤问题及尿路感染。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云:“小便不禁,此常常出而不觉也。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宜补肾膀阴血,泻火邪为主有睡中遗溺此为虚证,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儿挟热者多,老人挟寒者多,不可不辨。”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持续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及无意识性尿失禁。本病可见于前列腺增生,盆底脏器脱垂(如膀胱脱垂或者尿道下移)等改变,或老年痴呆、脑梗死、脑出血等造成的神经支配障碍,使尿道括约肌关闭不全而出现遗尿。
《扁鹊心书》中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老年性疾病要以顾护阳气为本,根据窦材须识扶阳的思想,配合艾火温热之性补益肾气,温补元阳。温热刺激是灸法的本质特征,艾灸的温效,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故艾灸在治疗老年尿失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