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咳病

此证方书名为哮喘,因天寒饮冷,或过食盐物,伤其肺气,故喉常如风吼声,若作劳,则气喘而满。须灸天突穴五十壮,重者灸中脘穴五十壮,服五膈散,或研蚯蚓二条,醋调服,立愈。哮病遇冷则作,逢劳则甚,审治得当,愈亦不难,然少有除根者,先生此法甚妙,请尝试之。
按:天寒饮冷、过食盐物可致病甚多,然病哮喘者,常伴有“夙根”。目前临床对“夙根”的总结,或从“痰”,或从“瘀”,或从“寒”,或从“湿”,或从“肾亏”等一元论,不能解释所有哮喘发病的病机,治疗上使用单一疗法疗效不佳。结合中医发病学观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们认为哮喘的性质是“本虚标实”,所以在治疗上应治病求本,采用祛除标邪与整体调节相结合的方法。
哮喘病无论虚实,皆以肺气失调为主。肺为诸脏之华盖,主一身之气,司清肃之令,外合皮毛,内司呼吸,开窍于鼻,其变动为咳。六淫之邪最易侵肺,故肺为“娇脏”。哮喘病责于痰,痰为夙根而伏于肺。肺气失调,宣肃不利则气逆为喘;肺津不布,通调失常则津聚生痰。痰气搏击是哮喘发病的核心病机。哮喘往往遇触而发,“卫外而为固”的皮毛防御不利,六淫侵袭人体是引动哮喘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肺气失调影响皮毛功能,导致腠理开合失司,皮毛不能顺利纳气、散气则加重哮喘病情。
天突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阴维脉维系全身阴脉,有维护人体内在脏腑的作用。任脉为阴脉之海。窦材灸取天突穴五十壮,有引阴补阳,维护肺气正常的生理功能之意。此外,《扁鹊心书·窦材灸法》还将此穴用于治疗胃气虚弱,风寒客肺所致的“急喉痹、颐粗、颔肿、水谷不下”之证。《扁鹊心书·喉痹》云灸天突“治肺肾之法,千古卓见,况咽喉之证,风火为患,十有二三,肺肾虚寒,十有八九”,故用天突灸方,亦服姜附汤,第一开豁痰涎,后审证治之,以姜附、灼艾治之本。
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哮喘久病、重病必累及气血之根本。中脘汇聚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为胃经募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脘又为八会穴之腑会,六腑精气汇聚于此,又因六腑皆禀于胃,故灸中脘可以通六腑之气,以温胃阳,进而助气血之生化。窦材对于病重者灸取中脘穴五十壮,其为治病求本,有培土生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