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理法圆通

3.辨证施治,理法圆通

从《扁鹊心书》中可以看出,窦材强调诊疗疾病必须探究疾病的本原,通过了解病情,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脏腑经络之不同分而治之。窦材虽推崇扶阳,但主张辨证施治,并不彻底的禁戒寒凉。他认为医治热病时仍要投以寒凉,但窦材着重论述不可过度,以免伤及阳气而使病情进展。窦材在治疗热病时,言及知母既能清热又不损元阳,不可妄用石膏、黄连、大黄等峻猛苦寒药物。如《扁鹊心书·斑疹》载“世俗凡遇热证,辄以凉药投之,热气未去,元气又漓,此法最不良。余每遇热证,以知母五钱煎服,热即退,元气无损,此乃秘法”,可知窦材治阳证时强调中病即止、切勿过剂的思想。窦材在治疗血证时,对于热破血行所致的出血证仍辨证地治以清热凉血止血之剂,如窦材认为小便尿血证为火热内迫血行所致乃为实证,服一剂寒凉药物就可减轻。书中的以上记载皆可体现出窦材医治疾病时主张辨证论治的核心观点。又如《扁鹊心书》中:“此乃胃中积热未除,或服丹附而致,宜服黄连当归芍药汤,下脓者,如圣饼化积而愈。”服用发汗药物后便中有赤水或脓血的病证,窦材认为此为胃中积热未去或服丹药或附子所致,治疗应服寒凉药以祛湿除热,并不偏执地认为应禁戒寒凉、忌用转下,而是灵活辨证。

窦材认为“燧人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认为脾肾阳气损伤以妄用寒凉、误用转下为主要原因,提出固护阳气,慎用寒凉,忌用转下以免损伤人体正气。同时明确提出了阳气损伤的五种病理状态,临床辨证依据个人体质、病机和疾病的转归不同,提出了从温平法到灸千壮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表明为医者当以病情为要,以保扶阳气为原则,辨证施治,药证相对,缓急得当。虽然窦材力主扶阳,但我辈应看到这是针对某些时弊而言。临证治病,各有所宜,药证相符,方能桴鼓。如寒湿宜于温通,灸法自捷于汤药;若阴虚血枯之人,则温灸、热药不可妄用。我辈后人若能熟读经典,遵古而不泥古,临证以病情为要,倡导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可更好的治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