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穴精当,重视特定穴
窦默选穴精当,善于用一二穴治一病,且效如桴鼓。每于临证之时,必审慎取穴,如其言“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通过对穴位间差异的比对与考量,强调了取穴精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在配穴方面,窦默对腧穴的功用、主治和特性了解详尽,十分注重单独取穴,善于在临证中通过缜密的辨证论治选出单穴进行针刺治疗,《流注通玄指要赋》中记载了50余种其独取一穴治疗头面五官、四肢、胸腹及肩背腰脊部疾患。另外,对于多个穴位的选择配伍上,窦默配穴方法灵活多样,如主客配穴、缪刺配穴、时间配穴等,为后世临床针刺配穴提供了配伍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
窦默重视特定穴,在穴位选择上常选用特定穴。如《针经标幽赋》载症21例,用穴35个,其中特定穴占27个;《流注通玄指要赋》载症50余例,记录了31个特定穴。特定穴是十四经腧穴中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在针灸理论和临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泛,且取穴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独特,故窦默在临床中非常注重特定穴的运用。针对脏腑病,窦默言“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强调对于脏腑病的治疗应选取“门、海、俞、募”等特定穴。其中“门”为五输穴,“海”为四海对应腧穴,亦有一说指包含“门”“海”命名的腧穴。俞、募穴在位置上与其相应的脏腑部位接近,在治疗脏腑病时,常以俞、募二穴作前后配穴。对于经络阻滞不通,窦默主张选取“原、别、交、会”,即窦默所云“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原”即指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原穴。“别”者,吴氏注云“别,谓十二经别走之络,为阴阳表里往来之关也”,意指“别”为十五络穴。“交”为交会穴,一经气血阻滞,可选其与他经交会处的腧穴进行治疗,通其经络,去其壅滞。“会”则指八会穴,对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相应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窦默在《针经标幽赋》和《流注通玄指要赋》中多次提到采用特定穴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为后世临床应用提供指导,详见表3、表4。
表3 《针经标幽赋》中特定穴所治疾病

表4 《流注通玄指要赋》中所治疾病

续表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