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可以改造人:“万物皆出于机”

五、 环境可以改造人:“万物皆出于机”

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虽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选择的,但是人一旦选择这种环境后,就必然受到环境的作用。人很难克服环境,而环境往往克服人,说透一点,就是环境会将生活于其中的人塑造成与它相应的人。试想如果庄子进入官场,就只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官场将庄子塑造成真正的官,庄子也就不是庄子了,另一条道路是庄子不适应官场,最终被官场赶了出来。被官场赶出来的庄子不可能是未进官场的庄子,因为他事实上受到了官场的影响,不管这种影响于他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关于环境对于物种的影响,《至乐》说了这样一种现象:

种有几,得水则为继,得水土之际则为鼃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70)

这段文字很艰涩,它是以“几”这种生物为例,说明环境是可以改造生物的。具体到“几”这种生物来说,它就变了许多次:先是得到水,在水的环境中它变成继;在既有水又有土的环境中,它变成青苔(鼃蠙之衣);如果生在高地(陵屯),它则变成车前子(陵舄);车前子得到粪土(郁栖)后变成乌足草;乌足草的根变成金龟子的幼虫,叶变成蝴蝶。蝴蝶须臾间变为虫,生在火灶下,好像是蜕化而成的,这种动物名为鸲掇,鸲掇千日后化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变成斯弥,斯弥变成食醯,食醯生出颐辂。九猷生出黄軦,腐蠸生出瞀芮,羊奚与不箰结合生出青宁,青宁生出豹(程),豹生出马,马生出人,人反入于造化(机),万物皆出于造化(机),都入于造化(机)。

这段文字讲物的变化,前面部分以“几”为例,说环境造成物的变化;后面部分以鸲掇为例,说物自身的变化,没有强调环境。所有这些变化都是自然的天机,也就是自然的造化,因此最后归入造化。

物的自变是可能的,但不会没有环境的参与,只是内在力量更为突出,物受环境的影响而变也不会没有内在因素起作用,只是外在力量更为突出。《庄子》讲的虽然是动物的变化,但我们可以联系到人。其实,《庄子》说动物,为的是说人。环境可以造成“几”如此多的变异,意味着环境也可以造成人的诸多变异。环境的作用方向总是企图实现人与它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