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

第十八章 《逸周书》

《逸周书》又名《汲冢周书》《周书》。关于此书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晋太康二年(281年),汲群人不(音彪)准私发魏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中就有此书,因此命名为《汲冢周书》。另一种说法是,此书其实在《汉书·艺文志》有载,名为《周书》,篇数与《汲冢周书》不一样,当然,文字也不能一一对应。这些说法可以理解,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均会出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化。此书在《说文解字》《尔雅》《文选》等书中被称为《逸周书》。今人黄怀信等整理此书,采用《逸周书》这一名字。黄怀信等整理的《逸周书》共10卷,71篇。这些文章的内容均是周朝初年的事,有人认为是孔子当年整理《尚书》挑剩的文献,此说甚不可靠。只要看看此书内容,就知道它非常重要,孔子没有理由不将它编入《尚书》。另外,孔子是不是曾整理《尚书》,也很可疑。学者们多认为,《逸周书》当是战国时文士的作品,属于先秦文献。此书内容极为丰富,有些属于史实记载,主要是周初的政治;有些属于传说,如关于赤帝、黄帝、舜等的事。还有大量内容则属于当时人们的科学知识、天下观念、人生哲学、治国理念等。也就是这些内容,包含有环境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