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2025年09月26日
第十一章 《尚书》
《尚书》,又名《书经》《上古之书》,儒家的重要经典。今存《尚书》共58篇,根据朝代,分为《虞夏书》《商书》《周书》,有一个总序,相传是孔子所作。书中各篇也有相应的序。
《尚书》有今文与古文两种不同的版本,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授。伏生,秦时任博士,秦始皇焚书,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至汉惠帝时,禁令取消,伏生从壁中取出书时,发现少了若干篇,只剩29篇。伏生就用此书在齐鲁间传授,此书后立于学宫,成为朝廷钦定的官家学说。古文《尚书》的流传迟于今文《尚书》。据《汉书·艺文志》,汉武帝末年,孔子故宅墙壁中发现一部《尚书》,有45篇,其中29篇同于今文《尚书》。古文《尚书》长期未立于学宫,直到东汉,经诸多学者努力,才得以立于学宫。东汉末年马融、郑玄融通两部《尚书》,为之作注。
西晋永嘉之乱,今古文《尚书》均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献出孔子后裔孔安国作传的《孔传古文尚书》,共58篇,其中包含伏生所传授的今文《尚书》29篇。唐代初年,孔颖达以它为底本,作《尚书正义》,宋时,此书被收入《十三经注疏》,流传至今。
《尚书》有若干内容涉及环境问题,从中可见中华民族环境意识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