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第九章 《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年),韩国贵族,他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据《史记》介绍,“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1) 。韩处世之时,秦用商鞅变法,日益强大,而六国基于自身的利益,不能团结起来共同拒秦,因而一个个遭到秦的打击,不断地为秦吞没。作为韩国的公子,韩非子曾数次上书韩王,请求变法,然不被韩王重视。不得己,他将自己的见解写成文字,据《史记》说是十余万言。秦王嬴政看到这些文章,极为赏识,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曾作为韩国的使者出使秦,嬴政有意将其留下,但是李斯、姚贾等秦之权臣害怕韩非的到来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向秦王进谗言,陷害韩非,最后,韩非被迫自杀于秦狱中。

韩非子的著作,后来被整理为《韩子》即《韩非子》,据《汉书·艺文志》有55篇,今存《韩非子》也恰好55篇,但真伪混杂。《韩非子》一书较少直接论及环境,但其中有些论述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问题的思考,这主要体现在他的“道”论、“物”论和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言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