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火,同人”

三、 “天与火,同人”

离卦与乾卦的组合,某种意义上是太阳与天的组合。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乾为上卦,离为下卦,为“火上同于天” (119) 之象。此卦的意义定位在“同人”。卦辞云:“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120) 程颐对此卦辞的分析是深刻的。他说:“‘野’,谓旷野,取远与近之义。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之心也。” (121)

天下大同之道是同人卦的主题。

这里首先要对同人卦中说的同作一番解释。同,有诸多含义。

相同是同,相依也是同,相依含义之一为“比”。《周易》中有个比卦,上卦为坎,下卦为坤,坎为水,坤为地,水在地上,这水与地的关系为比。朱熹将这种比解释成“亲辅”。程颐阐述同人卦辞中“同人于野”时说:“常人之同者,以其私意所合,乃暱比之情耳……上言于野,止谓不在暱比。” (122) 天与火存在比的关系,只是这比,按程颐的说法,不是出于私意的昵比,而是体现出“大同之道”的亲比。另外,相依还有“附丽”(《周易》径称为“丽”)义。离卦《彖辞》说“日月丽于天”。

同,还有和义,当同被理解为诸多事物相依存、共命运、同生死的关系时,这关系就升格为和了。这种同可以称为“和同”。

同人卦的卦爻辞从多个角度强调“同人”的无私性、宽广性:

第一,“同人于野”。野是广远,在这样的地方与人和同,其心境必然是宽广的。野外生存自然格外艰难,此时人们自然会倍感命运相连,因而更能同心同德。

第二,“同人于门无咎”。此语出自同人卦的初九爻。王弼说:“居同人之始,为同人之首者也……出门皆同,故曰同人于同,出门同人,谁与为吝。” (123) 出门就与人同,心无偏私。

第三,“同人于宗,吝”。“宗”,按程颐的解释为“宗党”,就是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抱团不是同,因为它是偏私的。这种同,同人卦认为是“吝”。

第四,“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这是说,同人可能会先遇到困难以致悲愤而哭,然而最后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第五,“同人于郊,无悔”。郊,城市郊区。按易学家蔡渊的看法,“国外曰郊,郊外曰野” (124) 。虽然同人的心胸不及同人于野,但还是比较开阔的,因而无悔。

所有这些同人,体现出的思想就是公。因公而和,因和而吉。

同人卦的《彖辞》将同人思想提到“文明以健,中正而应”的高度: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 (125)

同人卦有乾,乾为天,天行健。同人卦中乾天载的是太阳,太阳是文明的象征,所以同人卦的第一性质是“文明以健”。同人卦只有六二爻为阴爻,余为阳爻,一阴爻为五阳爻所同,靠的是这六二既中又正,而它与九五是相应的,这就是“中正而应”的意思,此为同人卦的第二性质。同人具有如此性质,君子如真能以同人之心谋天下之事,那就能做到“通天下之志”了。而通天下之志,那就是在行大同之道。

同人卦的卦爻辞谈的均是社会大同之道。但是,我们知道,这社会的大同之道,是从天与火同这一自然现象导出来的,因此,社会大同之道也可以说是从自然大同之道推导出来的,或者说衍化出来的。

自然的大同之道,其核心是自然公正与生态公正。

所谓自然公正,就是自然界的一切物均是平等的,所有这些物均是以自己的本性而存在。这中间不存在任何超出物性的霸权主义。所谓生态公正,是自然公正在生命系统中的具体体现。之所以要特别提出来,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人具有特殊性,人虽然来自动物,但脱离动物之后,则使自己居于地球一切生灵之上,自认为具有操纵其他生灵的权力,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霸权主义。它的危害性在人类发展早期显现不出来,因为人操纵自然的能力很低,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在迅速拓展,与之相关,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为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人类为了一己私利,有可能危及其他生灵的生态权益,严重者可以导致生态链中断、生态平衡被打破,以致危及人类的生存。在这种背景下,同人卦提出的大同之道不啻有振聋发聩的意义。是的,人类社会要大同,但要明白,整个自然界也要大同,特别是自然界的生灵系统要大同。

由天与太阳构成的大同是宇宙间最为美丽的景象:天是伟大的,太阳也是伟大的,它们的和同是伟大与伟大的和同。一方面,凭借天的广阔无垠,太阳得以将其光辉映照宇宙,宇宙的生命因此才得到了能源,才能够蓬勃生长。另一方面,因为有了太阳,不仅天的浩瀚得以展示出来,而且,诸多辉煌的天象也被创造出来,将天空装点得绚丽多姿,神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