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养无穷”

二、 “井养无穷”

关于水的卦中,井卦比较特殊,因为井是人做的,所以,井这种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而是人工环境。但这人工环境并没有离开自然,它以自然为基础。如果井中没有水,那这井就成了无效的人工环境;如果这井有水,那就是有效的人工环境,这而有效来自水——自然提供的水。

井卦提供了一些可贵的环境意识,反映出早期人类对于人造环境的重要意识。

井卦卦辞云:“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155)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改邑不改井”。程颐说:“井之为物,常而不可改也,邑可改而为之它,井不可迁也。” (156) 这一观点反映了三个情况:

其一,在居住环境的问题上,人类对水资源高度重视。

游牧生活的人们是不会去掘井的,而是逐水草而居,这是游牧人群基本的生活原则,也是他们选取环境的基本原则。但农业生产不能这样,农业生产要定居,定居要考虑两点:生活资源是否方便获得,生产资源是否充足。水,既是重要的生活资源,又是重要的生产资源。因此,人必须选择有水的地方居住。人们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通过直接取用地表水来获取生活用水,只有在直接取用满足不了需要的情况下才掘井:或是地表水不够,或是地表水质量不优,或是地表水取用不便,总之,是为了生存,或者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人们才去掘井。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井。如果人不是临河或临湖而居,一般在居住地两三里地以内,必有一口井。井实际上成了居住的核心。

其二,掘井在古代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掘井工程的重要程度不下于建房,也许在技术上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不然,怎么会宁改邑不改井?

其三,这可能是当时的一项国家户籍制度或社会居住习俗。

第二层意思是“无丧无得”。这话是对井的质量要求。好的井,水量是有保证的,不管什么季节,也不管取水量多大,它总维持在“无丧无得”,即既不溢出也不下降的水平上。打出这样的井,需要很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也不排除运气的因素。不管是靠技术打出的,还是凭运气碰上的,这样的井均是老百姓之福。

第三层意思是“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对于这句话,朱熹解释说:“汲井几至,未尽绠而败其瓶,则凶也。” (157) 这话说的是人事。有了好井,还要好技术才能打上来水,井绳长度是关键,另外盛水的瓶也很重要。如不小心打破了瓶,就前功尽弃。联系到环境上来,这句话包含有合理地利用环境、珍惜环境的意义。

关于井卦的思想,《彖辞》用“井养而不穷” (158) 来概括,非常深刻。这句话的要点一是养,二是不穷。养民是井的基本功能,一语中的。“不穷”,是对井的品位的评价,只有好井才能做到井水不穷。养,生命得以生存;不穷,生命得以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地永远发展。抽象来看,优秀的环境,其优秀之处应在于对生命的持续支持。

卦辞是一卦的总纲。就井卦来说,卦辞已包含了一些与井相关的环境思想,在爻辞中,这些思想得以进一步展开,其中主要的有:

第一,去污。井打好了,如果不加以保护,它会遭遇污染。井卦初六爻辞云:“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159) 井中淤泥太多,影响到井水质量,怎么办?当然是淘井。井经过淘洗,水清了。九五爻云:“井冽,寒泉食。” (160) 九五是此卦的卦主,又中又正。“井冽,寒泉食”,从其本义看,是对井质的最高评价,同时也是对井美的最佳描绘。

第二,置栏。六四爻辞云:“井甃,无咎。” (161) 井甃就是井栏,筑井栏的目的是保护井。

第三,公用。井是大家的,应该让大家都能喝到井水。九三爻辞云:“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渫”,清洁。这么清洁的井水,为什么还让君子心里不安呢?因为还有很多人喝不到这样的井水。《象传》云:“‘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162) 之所以要“求‘王明’”,是因为王掌握着天下全部资源,希望王能够让百姓共享资源。这句爻辞体现出博大的天下情怀。环境是大家的环境,天下百姓应共享其福,不仅如此,环境也是天下包括人在内的全部生灵的环境,也应让全部生灵共享其福。上六爻辞云:“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收”,汲取;“幕”,覆盖;“孚”,诚信。此句的意思是:大家都来汲水吧,这井不加盖,任凭汲取。但大家都要有诚信(具体在对待井上,就是不要污染井水,保护一切设施,让大家汲水),如能这样,就大吉了。很显然,上六爻是对全民共享美井的恳切呼吁。

井有德,井德在养民无穷。爱惜井,就是爱惜生命。井卦中的养民思想得到后世儒家发挥,成为儒家仁德思想的另一种表述。井卦的《象传》云:“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163) 井卦上卦为巽,从五行来说,巽为木,下卦为坎,坎为水,故有“木上有水”之象。关于“劳民劝相”,朱熹说:“劳民者,以君养民;劝相者,使民相养,皆取井养之义。”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