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于“道”的人与自然关系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节 顺应于“道”的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规律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一类是“变规”。“常规”因为早已为人所认识、所接受、所利用,所以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而“变规”就不同了,“变规”为非常态之“规”,说它也是“规”,是因为自然界的任何变化均是有原因可循的。
虽然自然界的非正常形态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韩非子》的目的显然不在论述自然界的非正常形态是不是有规律存在,它要说的是自然界的常态才是给人类带来好处的,才合道;而自然界的非常态则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韩非子》说:
故物有常容,因乘之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 (8)
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韩非子》拎出一个“常”字,提出了“因”“乘”“导”“随”“建”“顺”等许多重要概念。“因”指依据。“因”的是什么?“因”的是道,道有常,“物有常容”说明物是道的正确体现。“乘”指人如何用道。《韩非子》提出“乘”。乘什么?乘的是物之性,物之性来自物之理,物之理来自道。“导”指运作的方向,“导”涉及目的。这目的是人的目的还是物的目的?按韩非的本意应是两者的统一,但基本的是物的目的,即物的“自命”。只有尊重物之“命”,才能实现人之“命”。“随”指运作的方式,“随物之容”意味着随顺自然。关于“建”,这里说的是“建德”。“德”为“理”,“理”是物存在的依据。建德意味着充分地尊重物之性,只有尊重物之性,才能认识物存在的合理性。关于“顺”,这里说的是“顺道”,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原则,在顺道的过程中,人的利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