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在天上,大有”
大有卦也是一个歌颂太阳的卦,它的性质与同人卦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同人卦是乾为上卦,离为下卦,而大有卦是离为上卦,乾为下卦,它的卦象是太阳在天之上。同人卦象强调的是天与太阳同,大有卦的卦象凸显的是太阳升在天之上。
大有卦的卦辞很简单,就两个字:“元亨”。
朱熹阐释大有的卦义云:“火在天上,无所不照。” (126) 程颐亦云:“火之处高,其明及远,万物之众,无不照见,为大有之象。” (127)
火在天上即太阳在天上。太阳的无所不照意味着什么呢?大有。大有意味着太阳是宇宙能量的重要来源,首先是生命能量的重要来源。
大有《象传》对大有的性质作了阐述: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128)
这句话中,就环境学的意义言之,最重要的是“顺天休命”这四个字。关于这四个字,王弼说:“成物之美,顺夫天德休物之命。” (129)
“大有”,其实不是现成的,它有一个成物的过程。而成物,就物对与天的关系而言,是“顺天德”,即顺应自然的规律;就物对自身的性而言,是“休命”,即实现自己的本性。“顺天休命”是对成物本质的最为准确的揭示。这个过程,既是自然真的实现,也是自然美的创造。王弼说“成物之美”,极简赅,也极经典。
大有卦的《彖辞》对大有意义的阐述也很有深度。彖云: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130)
这句话中,有三个要点:
一是“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柔在此卦中指六五爻,阴为柔,在五位,为中位,誉为“大中”。程颐说“处中,得大中之道也” (131) 。联系大有的实际情况,之所以火在天上得大中之道,是因为太阳本就应在天下,天是太阳的家。太阳与天的关系是一种自然关系,是正道,而且不是一般的正道,是大正之道。自然之美究其本来言,是大正。太阳在天上,给人的感觉是太阳是君,天下是臣。就天下的能源均为太阳提供这方面而言,这种感觉是对的,合乎理性,合乎大正之道。易学家们喜欢将这种现象比附君臣关系,太阳为君,天下为臣。程颐说:“夫居尊执柔,固众之所归也。而又有虚中文明大中之德,故上下同志应之,所以为大有也。” (132) 程颐一方面强调“居尊”之重要,另一方面又强调“执柔”之重要。执柔是对居尊的一种制约。居尊易专横霸道,有了柔的约束与调节,就能达至大中之道了。这种理解显然是从社会学、政治学出发的,与自然界没有关系。就太阳在天上这一自然现象言之,说它“居尊”是可以的,但它未必“执柔”。对于太阳来说,刚有之,柔也有之。一天之中,太阳在正午时可以是刚的,日出或日落时是柔的。一年四季中,在夏季,它是刚的,可谓烈日炎炎,热不可耐;而在冬季,它则是柔的,冬阳暖暖,格外亲人。因此,太阳既执柔,又执刚,该刚则刚,该柔则柔。这就是大中之道,也是大正之道。
二是“其德刚健而文明”。刚健是指大有卦中的乾卦,乾为健;文明指大有卦中的上卦离卦,离是文明的象征。这一说法不独在大有卦中为然。文明这一概念的来源就是离卦。离为文明概念的来源:一是基于明,它赐给大地以光明、以能量、以生命之源;二是文,文是感性形象,由于此感性形象以明为本,是明的展现,因而它是美,而且是大美。它既是总体上的自然美之源,也是总体上的社会美之源。
三是“应乎天而时行”。这里说的天即乾,大有下卦为乾。乾为天道,“应乎天”指离的运行是应乎天道的,这种“应”的突出体现为“时行”。就一天言之,日升日落,是准时的;就一年来说,阳光的强弱之变化也是准时的。对于地球来说,太阳的时行不仅是参与造就了地球上的一切物包括生命之物,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之道。人是白天工作,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少动物与人的生活习性一样,但也有一些生灵恰好相反,日出而息,日落而作。太阳的“时行”是地球上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尊重太阳运行的规律,适应太阳运行的规律,不仅是重要的养生之道,也是重要的生态平衡之道。魏晋时的大哲学家王弼阐释《彖辞》的这句话说:“德应于天,则行不失时矣。刚健不滞,文明不犯,应天则大,时行无违,是以元亨。” (133)
同人卦与大有卦均是由离卦与乾卦组成的卦,皆以离的中爻为卦主。只是同人卦中,离这一中爻为六二爻,大有卦中,离的这一中爻为六五爻。这种不同,引起了宋代易学家项安世的注意。他说:“同人大有两卦,皆以离之中爻为主,而以乾为应者也,同人离在下,以德为主,故曰‘应乎乾’者,应其德也。大有离在上,以位为主,故曰‘应乎天而时行’者,应其命也。” (134) 项安世的这一发现似在说明,“德”主要在人心上起作用,故其卦的主要意义在同人;而“位”则主要在权力上起作用,故其卦的主要意义在大有。
在所有涉及离卦的卦中,大有卦可以说是最为全面,亦最为深刻地阐述太阳意义的卦。大有卦的上九爻辞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