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先秦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首先,中华民族以农立国、以农养民的生存之道就是这个时期奠定的。中国人的哲学、政治、经济、科技、道德、审美、艺术、教育诸多思想均建立在这个时期的基础之上。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华民族虽然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但从来不缺乏哲学思维。基本上孕育于农业文明的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哲学在先秦已经成熟,此后基本上没有多大发展。中华民族被西方学者评价为早熟的民族,这早熟其实就体现在这哲学思维之上。与之相关的是政治理念,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的基本理念是崇礼尚乐、礼乐互补:礼主异,强调等级秩序;乐主和,强调情感和合。以上说的经济、哲学、政治体系,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可以说形成了稳定的国家基础。尽管朝代在变,但这个基础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没有变。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先秦为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且先秦环境美学思想也相当丰富,但是,环境美学思想并没有独立。环境美学思想融合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之中,作为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因子而存在。此书作为环境美学的专著,需要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之中提炼出环境美学思想来,正如从铁矿中炼出铁来一样。

我们的工作是到先秦古籍中去做这种提炼。说是先秦古籍,也有少数著作直到汉代才为世人所发现,甚至也许经过汉人的加工,但因为说的是先秦的事,我们姑且视为先秦的思想予以评介。这种做法也许不够严谨,但我们的目的主要不是说史实,而是论学理,这点敬请读者理解。先秦有些重要古籍,我们原本想将它们纳入书中予以评论,如春秋三传、《仪礼》《孙子兵法》等,但因为这些书涉及环境美学思想的文字太少,难以提炼,只得舍弃。

此卷设计者为陈望衡,各章分工如下。陈望衡: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徐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