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天地之道
天地既然有序,就必然有道。《周易》的全部内容就是论天地之道。
《系辞上传》云: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20)
“弥纶”二字,说明天地之道全涵盖在《易》之中了。既如此,我们从《周易》中领会到哪些天地之道呢?
(一) 生之道
《系辞下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21) “生”是天地之道的主题,生,指生物,物包括生命之物与非生命之物。《周易》所谈的生,如无特别指明,应是指所有的物。
关于天地于生的意义,《周易》有两种表述方法:一是分述天与地的作用;二是将天地合为一个概念,综述其于生的意义。
关于分述天地于生的意义,《周易·彖辞》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22)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23) 。一是“始”,一是“生”,“始”只是播种,“生”则是结果。不可忽视的还有“资”这一概念。《彖辞》在“始”与生前均加上“资”字,意思是分述的天地于生的意义,还只是提供生的条件。天提供的是生之始的条件,地提供的是生之成的条件。
合为一个概念的天地于生的意义就不同了,它提供的不只是生之资,它提供的就是生。首先是生本身,按《周易》的理论,生是阴阳和合的产物,天地本就由阴阳构成,因此,生之源在天地,生之元在天地。其次是生之资,包括生之时、生之地、生之养、生之成、生之发,全在天地。再其次是全生。全生即不仅生非生命,也生生命,不仅生人,也生动植物生命。这就与天地分别的生有所不同了。
(二) 阴阳之道
阴阳之道是天地的根本规律,它生物,因而生之道是阴阳之道的体现。但是,不能将阴阳之道仅归结为生之道,因为阴阳之道不只是生物,它还育物、管物,让物与物构成一种合适的关系包括生态关系,以此让天地不仅永远充满活力,而且有着严整的秩序。于是,这天地的生命能够持续地存在着、发展着。
阴阳之道主要有三:
1. “一”之道
《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4) 这里强调了“一”。“一”在这里指的是阴阳相对的关系,即一对一。阴阳不相对者均存在问题,不和谐。李光地说:“一阴一阳,兼对立与迭运二义,对立者,天地日月之类是也……迭运者,寒暑往来之类是也……。” (25) 阴阳对立也可以用“刚柔相推”来表述。立为静态,推为动态。当立化为推时,阴阳就相互作用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事物的发展。故《系辞上传》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26)
2. “交”之道
阴阳不仅要相对,相对为应,而且要相交。阴阳相交的最高体现为天地相交,这通过泰卦展现出来。泰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乾为天,纯阳;坤为地,纯阴。天道下济,即阳气往下运动,地道上行,即阴气向上运动。如此,阴阳就相交了。阴阳相交不仅是生物的根本原因,还是通物的根本原因,《彖辞》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27) 。而否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坤,它们所代表的阴阳反方向运行,不相交了,于是不仅不生物,而且原有的格局闭塞而不通畅。《彖辞》云:“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28) 姤卦的《彖辞》说:“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29) 准确而又生动地揭示了天地万物生机勃勃的根本原因。
“天地相遇”即天地交感。天地交感也集中体现在泰卦中,泰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坤为地,乾为天,泰卦的阴阳交感实质为天地交感。按《周易》理论,天道下行,地道上行,在天道与地道的相对运行中,阴阳实现了交感。
交感的重要意义有三:第一,孕育生命。咸卦所揭示的主要是交感于生命诞生的意义,咸卦《彖辞》云:“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30) 这分明是在说男女婚姻之事,婚姻是人类生命的开始。第二,产生万物。咸卦的《彖辞》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31) 泰卦的《彖辞》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化生”之“化”,强调这阴阳交感不是凑合而是和合,和合的实质是创造、创新。“万物通”之“通”为通达、顺利,意味着天地化生是规律,是正道。第三,吉祥通泰,人事顺利。《周易》认为,天地交感万物通达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类,它给人类带来吉祥幸福。咸卦的《彖辞》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32) ,说的是人心之交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正道。泰卦的《彖辞》云“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33) ,认为社会上下关系如父子、君子关系的交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所有这些,均具有浓郁的生态平衡意味,既有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社会的生态平衡,总括起来就是宇宙的生态平衡。
3. “化”之道
《系辞下传》云:“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34) 它强调阴阳相交需要达到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可以用“化”来表述。化,首先意味着边界消融,边界消融,事物就会合在一起;其次意味着相互作用产生新物。如果事物边界不能进入、渗透,特别是事物如果不能相互作用,那就还不能说是化,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不同事物作用后产生了新物。这新物不仅其形不同于原物,而且其质也不同于原物。男女构精,产生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克隆,而是新的生命,其外形、性格均不同于父母。这种生,称为“化生”。如果说个体生命的诞生是化生,那么,天地作为生命的整体,它的化生,就是“化醇”了。
李光地在《周易折中》中说:“孔氏颖达曰:阴阳之化,自然相裁,圣人亦法此而裁节也。” (35) “化”,非常准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生命创造的本质。此理论在中国哲学中影响深远,李光地说这“自然相裁”的道理成为圣人的生活原则。立人做事,凡达到化境就是最高境界了。化境作为生物本质的准确揭示,它为至真;因为化而生辉,所以,它亦为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