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安贞吉”
大地的“资生”“致养”功能是以它的优秀品德为支撑的。大地最重要的优秀品德是“公”。大公则无私。《周易》坤卦的卦爻辞均含有大公无私之义。值得我们格外注意的是,大地的大公无私品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态公正的意义。这些在坤卦的卦爻辞中有所体现。
初六爻辞云:
初六,履霜,坚冰至。 (78)
此爻辞是说秋天快过去了,清晨草木蒙霜,意味着冰天雪地的冬天就要来临了。这话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此提醒不乏亲和良善的意味。
《象传》释此句:“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它强调天气变化的有序,如何从始(霜)到终(坚冰),渐而变之。虽然这种客观现实不带有道德上的公正性,但其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规律的无私性。
六二爻辞云: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79)
“直方大”,既可以理解为大地的外在形象,也可以理解为大地的内在精神。从外在形象看:“直”,一眼可以望到天边;“方”,可以理解为平,中国古人凭直观,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大”,指大地无边无际。从内在精神看:“直”,正直;“方”,端方;“大”,伟大。
不论是大地的形象,还是大地的精神,于大地来说,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地不像人需要修习。“无不利”——无所不利。这是对大地形象及精神的肯定。
六三爻辞云: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80)
“章”,美好的花纹,喻一切美好的东西。“含章”,指大地将美好的东西含藏起来。“可贞”,对这一行动给予肯定。“贞”为正。为什么要将美好的东西含藏起来?首先,不是有意要藏,而是它本就在那里。其次,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见的只是极少部分,绝大部分还见不着。见不着的部分,可理解为被大地含藏起来了。再其次,大地不想张扬。在大地看来,它的“含章”只不过是其本性、本德、本职罢了,不值得赞美。
大地的这种品德,可以视为谦。《周易》有谦卦,它由两个均表示土的卦——坤卦和艮卦构成。这正好说明《周易》是将谦的品德赋予大地的。
谦,是个褒义词,说某某谦,是对某某的赞颂。谦用于人是可以这样理解的,然用于大地,只是说明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用《周易》的术语来表述,就是“正”。“正”可以理解为规律,按规律办事,为公正。公正,即为无私。
谦卦的《象传》对大地的谦德作了准确的表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81) “裒多益寡”——公平,机会均等,利益均等;“称物平施”重“称”,“称”在适,适的根本在于适性——物之性。大地的资源根据是否适性来“平施”,因此这“平施”的“平”就不能理解为大家都一样,而应理解为公正——生态公正,还有平衡——生态平衡。
爻辞中还有句:“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句话是说为“王”办事,不求回报。“王”对于臣来说,是国君。臣为君效劳是在行臣德、尽臣职,不应求回报。“王”对于地来说,是天,地的一切所为均是在行地德、尽地职,因此,也不求回报。不求回报,即无私,无私即公,公能正,正就是规律,包含生态规律。以无私之心为君办事,不管事办得如何,均“无咎无誉”;以无私之心为天行道,不管于人利或不利,也应“无咎无誉”。
六四爻辞: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82)
不张扬,不表功,好像一只袋子,袋口给扎起来了。这样,它既无咎害也无赞誉。表面上看,这似是在宣传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其实是在阐述生态公正的意识。既然一切作为均出自责任、出自本性,如果办成了,又何能称功?既不是功,又何能得誉?同样,如果未办成,又何能称错?既不是错,又何能获咎?
大地就是这样,它让生活在它上面的一切生灵各尽自己本性而生存着,它们之间或相生,或相克,或互补,或互用……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态关系,其结果必然是有生有灭,有荣有衰。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于大地来说,无咎无誉。
坤卦的卦辞有句:“安贞吉。”《周易》中,“贞”用得很多,但“安贞”只见此一处。“贞”前为何要强调“安”呢?说明大地在履行自己的生态功能时,完全是无私的、公正的。正是因为如此,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