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百姓的关系

二、 土地与百姓的关系

土地与国的关系,缩小来看是治地与治民的关系。这治地指管理行政区,不论多大,只要是行政区,它就需要治民。治民是通过治地来体现的,而治地的目的是养民。《逸周书·武纪解》说:

封疆不时得其所,无为养民矣。 (3)

“封疆”在这里指辖区,“所”指土地,“不时得其所”即不能根据时令经营好这块土地。结果呢?“无为养民矣”。百姓没办法活了。这里不仅说拥有土地重要,而且强调要经营好土地。

对于土地管理及经营问题,《逸周书》给予高度关注。

土是用以养民的,土之多少与民之多少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关系。土与民的比例关系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土多民少,二是土少民多。《逸周书》说:

土多民少,非其土也;土少人多,非其人也。是故土多,发政以漕四方,四方流之。 (4)

“土多民少”即地广人稀,这样,势必有很多土地没人耕种,土地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地不成其地。所谓“土少人多”即地少人众,由于地少,所以势必有些人没有地耕,这没有地种的人就不成其人。这里,《逸周书》提出一个极重要的观点:物之性与物之功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的。如地,其性在于它为人所耕种,如果不能为人所耕,地就失去其性;同样,人,其性在劳作,如不能劳作,就失去其性。在地与人不成比例的情况下,统治者就要发布政令,流徙人民。总之,力求让耕者有其地。《逸周书》这一思想,在《管子》中也可见到。《管子·霸言》云:“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众而不理,命曰人满……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