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与社会发展

第七节 生态平衡与社会发展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是《管子》的社会理想,也是它的环境美学的集中表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富强的大国不是没有顾忌的,顾忌在于富强的大国仍然存在危亡的可能性。《管子》说: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然而与危亡为邻矣。天道之数,人心之变。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夫骄者骄诸侯,骄诸侯者,诸侯失于外。缓怠者,民乱于内。诸侯失于外,民乱于内,天道也。此危亡之时也。若夫地虽大而不并兼,不攘夺;人虽众,不缓怠,不傲下;国虽富,不侈泰,不纵欲;兵虽强,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此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 (25)

为什么“地大国富,人众兵强”与“危亡为邻”呢?《管子》认为根据有二:一是天道之数,二是人心之变。天道之数即自然规律,这规律中的重要一条就是“盛则衰”。这种物极必反的规律,《周易》论过,《老子》论过,《管子》又加以论之。人心之变主要讲“有余则骄,骄则缓怠”,这就有可能出事了。《管子》提出“四戒”“四不”:戒贪,戒骄,戒怠,戒奢;地大而不并兼,人众而不缓怠,国富而不侈泰,兵强而不欺弱。

这样一种观念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具有重大意义,它启示人类:要力戒贪欲,对自然的掠夺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掠夺所导致的生态失衡将反过来祸害人类;要力戒骄傲,人并非万物之灵长、天之骄子,人与万物在生态平衡意义上是平等的;要力戒缓怠,要居安思危,人类靠掠夺自然所获得的文明成果并不稳固,人类要继续努力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本”为生态平衡,“霸”指人在这项事业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