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对天工的尊重与效法
2025年09月26日
第四节 人工对天工的尊重与效法
《韩非子》讲了一个故事: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故曰:“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9)
将象牙刻琢成叶,作为工艺品,它自有价值。但如果试图以人工代替天工,那就错了。一则象牙做成的树叶不是真叶,二则即使做成,费了三年的时间也不合算。列子说“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韩非子这里将天工与人工作了一个对比。“一叶之行”作为人工的代表,靠的是“一人之身”,凭的是“一人之智”,其结果是三年做成一片假叶;至于“天工”,靠的是“天地之资”,凭的是“道理之数”,创造的是无限丰富的自然界。
借上面的故事,韩非子想表达的第一观点是,最伟大者莫过于天工。韩非子这一思想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说异曲同工。《韩非子》想说人真正做到“顺道”的一个前提,就是心甘情愿地承认自然比人伟大,对自然具有敬畏之心。
韩非子以这个故事为依托,又说了两件事:在冬天耕种庄稼,即使是农作高手后稷,也无能为力,因为严冬不是种植的季节。而在风调雨顺的丰年,即使是臧获这样的低贱之人,也会有好的收成。
《韩非子》进一步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即使人力所得,也是自然的恩赐,如若自然不恩赐,任何人力都无济于事。
那么如何得到自然的恩赐?那就要“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恃自然”之“恃”意味着三点:第一,完全地依仗自然;第二,坚定地尊重自然;第三,彻底地照自然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