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道”观念
《逸周书》表现出周朝的人民对于与农业相关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已经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这种认识总是与人的生活相关连。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自然现象是农事的背景与条件。
《逸周书·周月解》云:
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 (9)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八个字,直到今天还是这样说,足见其经典。
第二,某自然现象为人类生活提供特定的生活资料,如《逸周书·月令解》云: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夏食郁,秋食樝、梨、橘、柚,冬食菱、藕。 (10)
这里说的“取火”,应是钻木取火。不同的季节,要取不同的木料来钻。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果实可食。
第三,自然现象是某种社会现象的象征与启示。
《逸周书》有《时训解》一章,专门阐述一年之中的节气,每一节气都有一些具有标志性的自然现象出现,而这种自然现象又成为某种社会现象的象征或启示。如:
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鸿雁不来,远人背畔;玄鸟不归,室家离散;群鸟不养羞,下臣骄慢。 (11)
此段话的意思是:白露时节,雾浓色白,鸿雁自北方而来;五天之后,燕子回来了;又过了五天,所有鸟都在忙着进食增肥,因为冬天快到了。由此联系到人事:若鸿雁不来,意味远人背道而驰;若燕子不归,意味着家人离散;若群鸟不养羞,意味着臣下恃宠而骄了。
在观察并思考自然与人类的重要关系的时候,周人得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应天顺时”。此语出自《大明武解》。应天,指奉天命。但何谓天命?没有谁知道,在谈到天命时,古人多将它归于人心。《周易·革卦》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2) 这“顺乎天”实就是“应乎人”。因此,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顺时”。
“顺时”含意非常丰富。时,不只是指时令,还可引申为客观条件。而“顺”不是简单的盲目的顺从,它包含有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人类对于自然的顺从与动物对于自然的顺从完全不一样。动物对于自然的顺从是本能的,而人对于自然的顺从,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之上的。在一定程度上,人对自然的顺从包含有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
《逸周书》中对于“顺”的论述特别丰富:
其一,“农不失其时”。《文传解》云:“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13) 这里,它将“工不失其务”与“农不失其时”归于“和德”。“和德”,和之德。工与其任务要实现和谐,农与农时要实现和谐。这样做,于功是必须的,于德也是应该的。
农要做到“不失时”,首先要在思想上甚至情感上做到“爱其农时” (14) 。
其二,百物“无不顺时”。《程典解》将“顺时”看作一种普适的哲学。不仅农业要顺时,其他工作也要顺时。不仅人要顺时,动植物也都要顺时:
慎用必爱,工攻其材,商通其财,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 (15)
显然,这里说的“顺时”之“时”不是仅指时令,而是泛指一切自然规律。
其三,“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提法。时一般是对人而言的,只有人需要顺时、守时、不失时,否则就会办不成事,甚至遭受灭顶之灾。动物有一定的意识,也可以说需要顺时;植物没有意识,但有本能,这本能让它顺时。人、动植物都有生命,为了生命的存在与延续,需要顺时。“天”——作为自然界的总体,它也有时(失时不失时)的问题吗?《逸周书·大聚解》云:“有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 (16) 这段文字很重要。它在说“天不失其时”前,说了“有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这三者,其实都是在说“天不失其时”。也就是说,只要“有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天就不会失其时。显然,在这里,“时”,就是正常;“失时”,就是反常。常,就是规律。
“天”既是人生存生活的环境,也是人生存生活的资源。天不失其时,就会给人类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提供丰富优质的资源。
《逸周书》中也经常谈到“宜”“便”“利”等概念,这些概念与“时”是相通的。比如,《逸周书·大聚解》中有语:“道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 (17) 虽然这些概念各有其合适的搭配对象,但它们都可以统属到自然规律之中去,而这些自然规律一旦为人类所认识、所掌握、所利用,就会给人类带来财富与种种利益。
其四,顺道与顺性。《逸周书》中谈顺非常多,《小开武解》提出“七顺”:
七顺:一、 顺天得时;二、 顺地得助;三、 顺民得和;四、 顺利财足;五、 顺得助明;六、 顺仁无失;七、 顺道有功。 (18)
所有的“顺”都含有与对象和谐的含义。“七顺”中,“顺天”“顺地”“顺道”重客体,含有遵循自然的意义,是为天道;“顺民”“顺利”“顺得”“顺仁”重主体,含有顺从民心的意义。其中,利,在民富;得,在民智;仁,在民德。利、智、德三者是为人道。
不管是顺天道,还是顺人道,概而言之,是“顺道”。顺道即为天人合一,即为和,因此,顺道实质是和道。顺道的最高成就是“功”。“功”为完满,它的实现是客体的合目的性与主体的合规律性的统一。
顺道中,顺性是核心。凡物皆有性,既有天之性,也有人之性,还有物之性。《逸周书·周祝解》云:
故万物之所生也性于从,万物之所及也性于同。故恶姑幽?恶姑明?恶姑阴阳?恶姑短长?恶姑刚柔?故海之大也而鱼何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 (19)
此话的意思是,万物之所以生,是因为其性得以实现;万物之所以达到极致,是因为它的性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幽与明、阴与阳、短与长、刚与柔,都只是暂时存在,它们都在不停地向着对方转化。因此,海大,鱼就多了;山深,虎豹貔貅都有了。
什么是最美的自然现象?《逸周书》说:
美为士者,飞鸟归之蔽于天,鱼鳖归之沸于渊。 (20)
万物各依性而生存、而发展,如鸟之归于天,鱼之沸于渊。这就是自由——生态自由。这种自由,就是美。它是人类社会所效法的榜样。因此,诸多的士都向往之,追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