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环境概念与天地崇拜

第一节 《周易》的环境概念与天地崇拜

《周易》没有“环境”这一概念,但有与环境相似、相关的概念,主要是天地。天地概念是在《易传》中提出来的,《易经》中只有天、地。《易传》中“天地”概念用得很多,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

“天地”在古汉语中最初是分开来用的,出现很早,甲骨文中有天字,画作正面站立的人。人头上有一四边形的圈,表示头顶的空间。已发现的甲骨文中没有地字,金文中有。《说文解字》释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4) 释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 (5) 最早将天与地合成一词,且赋予其深刻哲学含义的是《周易》。《周易》中的《易经》部分,天、地是分用的;其《易传》部分,既有天、地的分用,也有天、地的合用。分用时的天有时相当于天地,合用的天、地则形成一个概念,此概念相当于现今的自然。

在《周易》中,天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天、地概念有交叉之处,然而还是不一样。天地指自然总体,它涵盖天、地,但不能简单地等于天与地相加。天地可以是一个实体性的概念,即指自然;也可以是一个非实体性的概念,指天地之道。